English

由北大清华游想到的

2005-08-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琳 我有话说

暑假即将过去,北大、清华的校园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少了诸多孩子和家长的身影。今年暑假,北大清华甚是火爆,据报道,7月29日和30日,在北大,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共有不少于七个旅游团游览校园,每个团人数从二三十人到五六十人不等。清华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笔者也曾在8月份到北大。在美丽的未名湖

、博雅塔附近,聚集了将近两百名游客,其中大部分是十几岁的中小学生,他们大都穿着统一的文化衫,上面印着,“我到北大上学啦!”“北大清华游,圆你北大清华的梦想。”之类的标语。在校园内,笔者还听到擦肩而过的父母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看,这里的环境多棒啊!咱回头一定考上北大,让爸妈也光荣一回。”等。

暑假期间,让紧张了一个学期的孩子到北大清华旅游,浏览北大的湖光山色,欣赏清华的荷塘杨柳,放松放松绷紧了的神经,这是一件好事。同时让孩子到名校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大学生们在干什么,满足一下孩子们的好奇心,并且亲身感受一下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体验一下名牌高校浓郁的学术气氛,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利的。但诸如“咱回头一定也得考上北大”之类、隐藏在北大清华游背后的潜台词,却让本来轻松愉快的北大清华游感觉沉甸甸的。

北大清华游的热潮折射了当今社会的一种倾向,当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后,“上好大学”的愿望又日益强烈。所以,在平时的教育和生活中,家长非常注重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的培养,动辄拿北大、清华做目标,更使之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家长们渴望孩子成才的心愿自不待言,但这样的高要求却很容易让孩子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很多孩子为了考上名牌大学,被迫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埋头在书山题海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也就是说,教育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健全。但令人惋惜的是,我们的家长却很少领会这些教育的重要性,将良好道德品质、动手能力、心理品格等方面的培养搁置一边,只是一味地注重将孩子培养成学习上的“高才生”、名校的“种子选手”,以至于很多孩子成为只会学习,心理承受力差、生活难以自理的“畸形儿”。例如:目前一些孩子上大学,父母跟着“陪读”之类的现象,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一些落榜生难以承受落榜压力而轻生,在校大学生经不起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压力而自杀等现象也时常发生。

热闹了一个暑假的北大清华游结束了,但折射出来的教育观念却引人深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