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想象里,画了一辈子漫画的华君武老人一定是乐乐呵呵,笑口常开,可没想到,在华老家刚一坐定,老人就委屈地说:“我很苦恼啊!”把记者给吓了一跳。
原来,华老是为“人老心不老”而
正说话间,门铃响了,一位长者一进门就脱下帽子,冲华老深深地鞠躬。华老笑眯眯地招呼来者,原来这是上海的连环画家贺友直老先生路过北京特地来看望华老。“我来北京,一定要到华老家‘朝拜’的。我还有个观念:见一次多一次。”贺老先生说。贺老先生也有84岁了,两位老朋友相见的场景真让在场的记者感动。华老指给记者看,客厅挂的唯一一幅画就是贺老先生画的。两位老人一起聊天,聊一些往事故人,也聊一些对漫画和连环画的看法。记者在旁边忍不住插话,就连环画的发展问题和贺老先生探讨了起来,我们说得较快,华老有时听不清楚,拼命地倾着身体侧着耳朵,使劲观察我们的口形,还不时着急地问:“什么?什么?”后来自己又笑了:“没关系,你们回头写下来登在报纸上,我不就看到了?”这个时候,记者可真是切身体会到了华老的“苦恼”。
不过华老毕竟是华老,不会被苦恼吓倒的,他在和苦恼“战斗”,就像他一生在用漫画与社会的不良现象、与人性的弱点“战斗”一样。他坚持每天至少给读者亲笔回三封信;坚持每天记日记;他对记者声称不谈漫画,怕别人说他“摆老资格”,可仍忍不住为现在很多漫画远离生活、照葫芦画瓢而着急。今年,华老刚刚有一本新书问世,书名很贴切――就叫《漫画一生》。
补记:恰值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记者在发稿之前又致电华老,希望华老能够挑选一张他当年的“抗战漫画”配文刊出。一听说是要纪念抗战,华老不禁激动地回忆起当年大家爱国的热情,并立刻欣然作小文一篇讲述“抗战漫画”产生的背景,名曰:《旧画新说》。全文如下:
现在大家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也展出原作。根据回忆那时作品以木刻、漫画为多,我是画漫画的,但现在原作却一张也没有了,当时我在延安,也画了漫画发表在当时的党报《解放日报》上,因为受到国民党的包围和封锁,报刊出版不多,加上报刊的制版条件也受到影响,锌版很少,只有登复杂的地图和革命领袖像如斯大林、毛泽东像时才用锌版制图,漫画就把原作覆盖在磨平的小木板上,刻成木刻,浇成钢板印刷,我的漫画就由工厂的印刷工人陆斌等三位刻成木刻,有时偶尔也由古元帮助刻成,因此那时漫画原作都被刻掉了,现在所存的一张《榜样》其实是后来画了又再制版的,虽不“伪劣”,但是“假冒”的原作。
捧着90岁老人用颤抖的笔触写下的这页文字,记者仿佛看到了老人幽默又认真的心。而更令人百感交集的,是文后一句叮嘱的话:“小悦、燕召同志,可用就用,不用就掷纸篓。”
华君武1915年4月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33年开始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1938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班从事创作,后在鲁艺任研究员、教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文艺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顾问,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等职务,曾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获中国美协终身成就奖。自1948年以来,出版漫画集、文集18种,汇编为《华君武集》10卷。从1959年起,华君武在《光明日报》“东风”副刊上发表了许多讽刺漫画,产生过很大影响。他从事漫画创作至今75年,其作品幽默、通俗而富有哲理,致力于追求漫画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图为华老1945年5月的一幅抗战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