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由总政电视宣传中心摄制完成的9集专题片《东北抗日联军》,如同读一部悲壮的史诗,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让人止不住潸然泪下,无数彪炳史册的英雄让我们这些后来者肃然起敬。
《东北抗日联军》揭开的是一部
专题片所记述的东北抗联的历史,在此前的史料中很少这样生动具体地记录过。即使有,也大多是笼统的概述,许多撼人心魄的情节,大多在民间流传。编导者穿林海、跨雪原,走访上千人,历时1年多,在广泛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这部具有重大史料意义的作品。作为一支早期的抗日武装,东北抗联初期也不过千余兵力,后来最多时也只有30000余人,但就是这样一支总兵力只与日本关东军一个甲种师团相当的武装,却牵制了日军10余万精锐部队不能南下入关,取得了14年毙伤日伪军178200人的巨大胜利。当然,巨大的胜利背后,意味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最为惨烈的搏杀。以密林为依托,军需、兵员、装备全靠自筹的抗日武装,面对的是日本关东军的精锐之师,其生存之艰难无法想象。因此,东北抗联及广大人民所受的苦难比其他地方更为深重,甚至要早好几年。许多抗联将领的牺牲,成为抗战史上的悲壮一页。
读这样一部悲壮的史诗,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先辈们能在强敌当前、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持斗争,直至最后胜利?没有别的解释,恐怕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我们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正是因为有了不为强敌吓倒、不为艰难困苦屈服的民族精神,所以杨靖宇在战场上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激励部下:“咱们死都不怕,还怕苦吗?你等我,我等你,谁来救中国?”所以赵尚志说出了这样的惊世之言:“没有国,哪有脸。”他发誓不赶走日寇不结婚不洗脸,其英雄气概让敌人为之恐惧……正是靠这些抗联将领们的率先垂范,才有抗联武装14年林海雪原的浴血之战,才有东北军民同仇敌忾战顽凶的英雄壮举。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这个民族,历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正是靠杨靖宇、赵尚志这样千千万万个民族的脊梁,才最终撑起了我们共和国的大厦,这是我们的事业赖以取得胜利的基础。革命战争年代如此,今天完成改革开放大业同样如此。我们应该为“脊梁”而高歌,同时也呼唤当代英才辈出,产生千百万个这样足以让我们为之骄傲的“脊梁”,从而使我们的祖国真正傲然屹立于世界。
我想,这正是《东北抗日联军》更为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