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飞虎队”里的中国勇士

2005-09-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张勇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张勇)一栋老楼,几间简陋普通的居室……来到抗战老兵彭嘉衡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附近的家,记者似乎无法立即将眼前的一切与声名赫赫的“飞虎队”勇士联系在一起。

但就是眼前这位貌不惊人、常带笑容的和善老人,在60多年前作为美国第14航空队中美混合联队(前身即陈纳

德领导的“飞虎队”)的战斗机飞行员,在抗日战争中出生入死、屡建战功,并因参加对日空战64次且未折损一架战机的骄人纪录,于1945年8月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杰出飞行十字勋章。

尽管近两年受脑血栓等疾病困扰,但年过八旬的彭老依旧开朗而健谈,忆及6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时更是神采飞扬。在他身后的墙上,挂着几张年代久远、早已发黄的老黑白照片,那上面年轻时代的彭嘉衡一身戎装、英气勃勃……

彭嘉衡1921年出生于印尼。15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回老家广东兴宁念书。没过多久,日军大举侵略中国,抱着投笔从戎、杀敌报国的一腔热情,彭嘉衡考入黄埔军校第17期,1941年又被录取为“中央航校”第15期飞行学员,并于结业后去美国接受飞行训练约一年。

1944年自美回国后,彭嘉衡被编入美国第14航空队中美混合联队第5大队17中队,成为“飞虎队”的一员。驾驶着当时最先进的野马式战斗机,彭嘉衡投入激烈而残酷的对日作战。“那个时候主要执行轰炸、侦察、格斗、护航等4种任务,印象最深的一次战役是武汉空战。”他说。

武汉空战是8年抗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之一。“我方共出动了200多架飞机,从重庆、昆明、芷江等机场起飞,对日军在武汉的军用机场、军火库等目标进行轰炸。”“由于我们驻扎的芷江机场距离武汉很近,所以我们差不多是第一批到达武汉,马上就有六、七十架日本飞机迎上来了,天上黑压压的一片。战斗的时候飞机一架咬住一架打,耳边全是炮弹声。我们战斗机的任务是在上面保护下面的轰炸机兄弟,我们在汉口、汉阳之间飞来飞去地打,我没有打落敌机,但是打伤了很多架敌机,还用携带的炸弹炸掉好多停在机场上的日本飞机。不过我自己的飞机也被敌人打伤。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我们队有七八架飞机没能回去。”说到这里,彭老的声音由兴奋略转低沉。

彭嘉衡在战斗中总是表现得异常勇猛,也多次遇到险情,而让他最难忘的一次,是1944年冬奉命去长江流域侦察并伺机轰炸日军战舰。“当时我看到江面上日军军舰正在飞机的掩护下向西开进。我避开日机向敌人军舰发起猛攻,敌舰的防空火炮向我齐射。从空中望下去,能看到军舰上的太阳旗,我当时心中怒火陡然升起,”彭嘉衡说,这次冲动差点让他丢掉性命,“我驾着飞机低空向军舰俯冲过去,心想还不如把飞机与敌舰同归于尽。但就在距离敌舰仅有五六十多米的时候,突然想到自己一个人牺牲了是小事,可是部队却会损失一架能与日军作战的战机,便立即把飞机90度拉了起来。飞回机场后,我发现飞机的机尾已被打出了20多个弹孔。”

在激烈的空战中,随时都有受伤甚至牺牲的危险。与彭嘉衡在战争年代相识并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老伴付汝梅告诉记者:“飞行员就好像玻璃球,表面看上去风光漂亮,实际上生命非常脆弱。老彭当时就和同屋的战友互相交代了后事:万一他回不来的话,就让战友把他藏在枕头下面的一块手表留给我……”

参加了64次空战,彭嘉衡却奇迹般地毫发无损,对此他哈哈一笑道:“大家说我是‘福将’。其实有好几次我自己都觉得可能回不去了,结果还是平安无事。”

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之后,天性乐观的彭嘉衡对名利、享受有一种超然的淡泊。新中国成立后,他以一名普通员工的身份默默无闻地在民航工作了数十年。

“我算不上英雄,英雄是那些牺牲了的先烈们。我只是一个战士,合格的战士。比起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我现在可以说是在天堂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