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下乡”别流于形式

2005-09-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凌莲莲 马冬妮 我有话说
前几天,笔者在某高校餐厅碰到了几个刚从延安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回来的大学生。我就问他们:“下乡有意思吗?”一个女生笑着说:“有意思。但感觉时间太短,有点不解渴。”她告诉我,这次到延安做了十天的调查活动,去掉第一天和第十天的接待事宜,调查时间总共不过六七天。

暑假期间,各地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实践

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深入农村,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增强了他们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带到了农村。学生们在“三下乡”过程中收获颇丰。但我们也看到,一些高校由于下乡实践经费有限,参加的人数又比较多,导致了学生的下乡时间比较短。一般来说多则两周,少的只有两三天的民情调查,这种走马观花式的社会实践实际收效不是很明显。

笔者以为,要让学生通过下乡实践活动真正了解农村状况,对学生和农民有更多的帮助,应该适当延长时间,变集中性的短期调研为相对比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准备的社会实践活动。另据了解,现在各高校的下乡活动对参加者的资格要求比较低,不论什么学科的学生,基本上只要报名即可参加。调查实践回来后一般交一份实验报告给团委就完事了,对实践成果的要求比较低。笔者认为,在下乡活动中对参加人员也应该精心挑选,那些对农村问题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农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和农村社会相关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希望更多了解农村的城里出身的学生干部等应该成为重点参加人员。那些所学专业和农村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生,甚至可以把农村当成专业实习地点。另外,为了将实践成果扩散开来,大学生的实践成果还应该及时作出总结,让同学们回校后通过专题报告等形式向其他没有参加调查活动的同学宣讲体会和调研成果。

也许这样,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会开展得更富有成效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