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通过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采取措施切实加强“专家化、学者型”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正处级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副处级的学生资助与贷款中心,使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在专业化的工作中培养专家化、学者型的素质和水平。按教育部规定的1:120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学校启动了“2+3”研究生政工干部选拔工作,每年提供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名额50个,占学校全部300个免试推荐名额的16.7%,确保有100名专职辅导员工作在第一线。“2+3”研究生的使用实现了100%到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100%担任新生辅导员,100%进住学生宿舍。学校党委明确指出,把“2+3”研究生队伍纳入学校党政队伍发展的大循环中,作为学校党政后备人才的基地,提供条件,创设平台,将其建设成学校的人才高地。如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191名干部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35人;博士29人,硕士152人。现任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是教授、博士生导师,真正做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队伍的专家化、学者型。
为鼓励和支持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安心本职工作,在学校实施职员制改革试点的情况下,将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职称认定与职员职级直接挂钩。确保了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极大地调动和发挥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还为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四年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提供校内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目前,转任专业教师的5名学生政工干部均已经分别获得1.5-2万元不等的科研经费资助。校团委各部部长及学院专职团委书记按科级干部管理、使用,并积极为其提供多岗锻炼、工作培训、考察进修等机会,形成了科学的“养用结合”机制。学校像重视教学业务骨干那样选拔和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像关心教学业务骨干的成长那样关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的成长,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有效调动了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实现了由“事务型”向“专家化、学者型”的拓展。
学校始终坚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意识,即始终坚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东北师范大学提出了“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相衔接”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整个教育、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力量,不断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构建“三个一体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学校通过制定并落实《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若干意见》,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构建了学生工作一体化、本研一体化、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学校成立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总体上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制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针政策和目标,实行学生工作一体化;党委学生工作部统一规划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实行本研一体化;落实大教育观的指导思想,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的大环节之中,贯穿和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去,课内课外紧密衔接,实行教育教学一体化。
“三个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大环节之中的一环,体现出不可替代性,“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学校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责任,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从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入手,要求广大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三个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督促学校所有部门重新思考自身工作与学生的关系,重新定位在全面服务学生的总体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跳出学生工作系统的小循环,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循环。这一工作机制以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为中心,既是对传统学生工作内涵的延伸,也是新时期学生工作活力的源泉;这一工作机制是富有实效的全员育人的长效机制,既是对传统学生工作外延的拓展,也是新时期学生工作必须依靠的抓手和载体,有利于调动学校各个层面的力量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