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生产力就是经济和文化及其相互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指的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品生产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具备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特征。文化产品的生产,形成物质形态的生产过程,与其他产品的生产一道,共同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当前,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互联网信息和娱乐服务、卫星传输节目系统、有线影视与音乐节目、DVD技术等方兴未艾,不断创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传奇和经济神话。由于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以至于我们的文化单位,事业不像事业,产业不像产业,事业也创收,产业也由政府包起来。归根结底,这些都是体制上的问题。很多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体制之外,没有形成进入市场主动竞争的意识和机制。只有从根本上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文化生产力才可能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内的统一整体,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要转变体制机制,更要率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先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别开来,通过提出不同的政策和发展措施,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相互促进,两个轮子一起转。
一方面,要使文化事业这只轮子转起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属于公共服务部门,主要是我们通常讲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站等,它们难以完全靠自身的直接盈利来发展。这一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以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并制定政策,鼓励社会捐助。投入的重点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深化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竞争和管理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与此同时,文化产业这只轮子也要快速地转起来。通过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全体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以改革国家办的文化单位为重点,重塑文化市场主体。通过转制,培育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同时,引进民资和外资,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文化实体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我国文化产业,不仅总体规模偏小,而且比较分散,竞争力弱。200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将近3900亿元,约占GDP的2.8%。而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超过10%。2002年,我国2587个国办文艺团体,一年演出收入5.7亿元人民币,而日本四季剧团一个企业全年的演出收入就约有13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文化领域的开放不断扩大,一些跨国文化企业集团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对国内文化产业形成了竞争压力。面对这种态势,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或国有控股、起主导作用的文化实体。形势逼人。目前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快发展速度。通过继续实施股权多元化,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以资产为纽带的兼并、联合、重组,实现多媒体经营和跨地区发展;通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影院线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组建和提升一批实力雄厚、主业突出、品牌名优、市场覆盖面广、经营能力强的国家级或区域性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促进传媒和演艺等文化实体经营多样化,积极发展融高科技与文化艺术于一体、经济渗透能力强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以文化的龙头作用带动派生产品市场开发和相关行业联动发展,拉长产业增殖链条。在此基础上,逐步打造出若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能与跨国集团相抗衡的民族文化产业“航空母舰”,大大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体上来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改革不够、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加快发展。当前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紧紧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四个关键环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加快改革的同时,我们始终还不能忘记,文化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国家的发展全局和文化安全。因此,无论怎么改,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牢牢掌握对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宣传内容的终审权、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确保新闻媒体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一书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