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企业信息化建设受到低水平重
工作流程不规范。企业的工作流程大多是自然形成的,本身没有考虑到计算机和数字化的需要,存在许多不适合计算机系统处理的地方,给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同类企业之间(比如电厂与电厂之间)的工作流程不一致,开发的系统难以推广,因而导致低水平重复开发。针对这种状况,有的人试图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对实际的工作流程进行“再造”;有的人希望直接购买国外的信息系统,并按照国外信息系统的要求调整自身的业务流程。实践已经反复证明,这些做法均不能解决问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要由管理者来推动,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违背了这个规律,企望通过一次信息系统开发,由计算机技术人员来解决技术、管理等所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路是行不通的。
开发过程不规范。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涉及规划、立项、设计、开发、维护升级诸多环节,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信息化建设究竟应该怎样进行,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使得信息化建设处于随意地私搭乱建的状态,从而导致出现各种问题。为此,要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并通过实际工作的检验,吸纳好的经验、做法,使标准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细化。这不仅是对信息系统开发进行管理的依据,也是使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的基础,否则,各种说法、各种经验铺天盖地,鱼目混珠,错误的不能排除,正确的不能吸纳,企业信息化建设就难以深入。
信息系统不规范。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信息分类与代码、数据接口、运行操作规程等,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单位各搞一套,导致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为此要制定信息系统的各种技术标准,作为协调信息系统建设的依据。
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需要在一个较大的规模上展开,比如在一个行业或者集团公司展开,逐步推进企业管理的变革,使之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使同类的企业使用同一版本的信息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低水平重复开发、信息孤岛等问题。企业信息化标准化问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被提出来,多年来各级信息化管理机构也曾经多次组织标准的制定。为什么标准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原因是我国尚未把标准化列入高等教育的课程,大家对标准化的了解大都是凭自己的直觉,往往以为有了标准就是标准化,标准化就是一些技术指标。由于缺乏对标准化的深入了解,看不到标准化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很容易局限于具体的项目和具体的技术问题之中,结果企业信息化问题越解决越多;再者,不了解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不注意建立标准的提出、制定、贯彻和执行的机制,各级标准化组织基本上没有介入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闭门造车的结果,使得标准的提出不能反映企业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或者制定出来的标准因无人知晓而被束之高阁。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把标准化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由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推动,使各地、各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为此,组织开展对企业信息化机制的研究。以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构、标准化机构和研究机构的职能和运行机制,明确各级标准化组织机构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为高层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指导和切实的措施,及时从机制上跟进。比如:国家的信息化或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明确行业、地方标准化组织机构在企业信息化标准化中的责任;行业、地方的标准化机构负责明确基层单位标准化组织、企业的业务人员、信息系统开发者在企业信息化标准化中的责任,并负责标准体系的制定;基层单位的标准化机构负责督促标准的执行,并反馈标准的需求和使用信息。
其次,要提高各级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的认识,这是确保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这不能仅仅从具体的技术、具体的项目上着眼。关键是使各级领导了解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问题、标准化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完善企业信息化标准化机制的措施等。建议把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列入高等教育的课程,使未来的信息时代的工作者具有标准化意识,这对于推进信息化的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