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起点高成效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润州区上下形成的共识。1992年镇江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时,润州没有一所改革开放以后新办的学校,也没有一所
“底子薄”加大了这里的教育工作难度,但是也成了其独到的优势――接受新事物快。“不一定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栋梁,但要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材”,在这种思想引导下,润州的特色教育发展得有声有色。中华路小学十年如一日坚持开展环境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的意识,被教育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确立为“国家绿色学校”;宝盖路中心小学多年来坚持乒乓球项目的普及与提高,为江苏省体工队输送了大批优秀苗子;桃园中心小学少儿京剧活动开展了13年,排演了十多个京剧剧目,前不久,该校的《沙家浜奔袭》在江苏省首届少儿戏曲大赛上拿了金奖,小演员孙思琪还摘得了“金花状元”奖。一所所特色学校让该区“江苏省素质教育试验区”名至实归,在润州的土地上开出了五彩缤纷的花朵。
择校看特色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一般父母为孩子选择好学校是看名气,比师资,而在润州区却是另一番景象:家长看重的不是学校的名头有多大,而是看学校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特色教育。因此,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不仅要从学生的成绩出发,更要注重学习成绩与特长教育的结合。
镇江实验学校是润州区推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一所学校。学校自96年创办以来一直以“审美教育”为纽带,按照“审美育德”教学模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该校办学至今,其教育模式不仅得到教育专家的肯定,更得到了家长的认可。6年前乘着“择校风”选择了实验学校的李先生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一点没有后悔:“孩子一切都不错,下半年就要升入初中,在这个学校继续上初中是肯定的。”
开展“双语教育”是实验学校的特色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自编英语教材并开设英语无线电台,鼓励学生平时用英语交流。在面向4-6年级学生的剑桥英语考级中,该校参加考试的学生通过率为100%。
发展教育不分城乡
长期以来,由于润州地处丘陵,交通的不便利使得其乡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历史给润州教育留下了一道难题。为了缩短农村与城区教育上的差距,润州区上下一心,从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强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改善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同时该区还着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的建设,在软、硬件建设上紧跟城区步伐,让农村的孩子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现代化的教育。
伦巴、恰恰、桑巴等舞蹈名词是小学生们很少见的,尤其在农村有的孩子甚至都没听说过。不过在地处乡村的七里甸中心小学,孩子们不仅能听到还能学到。自2004年初开始,该校与南京市少儿体育舞蹈培训中心携手合作,成立了少儿拉丁舞蹈队,聘请职业教练来定期为孩子们教授课程,学校的特色教育让这些农村的孩子也学会了“洋玩意儿”。在去年10月份举行的全国第三届“金池杯”少儿国标舞大赛中,该校夺得儿童拉丁集体舞第一名。
“我们的学校可能没有发达地方的学校漂亮,但是我们发展教育的决心不会落后于别人。”镇江润州区教育局局长朱其荣对润州的特色教育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