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史觅诗 弘扬民族精神

2005-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宋业明(导演) 我有话说
历史可能被尘封一时,但每一个曾经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付出过的人,终将被缅怀。今天《八路军》能呈现给广大观众,无疑,这段历史以及创造这一历史的人物本身,具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审美价值。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炮火摧残,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战争洗礼,历尽沧桑。在这片神奇而多难的土地上

,曾经有多少人类的厮杀,曾经有多少次血流成河、尸骨遍野!战争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中国人民长达八年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终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而胜利结束了。这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真正抗击外辱的胜利,它结束了中国人民在反抗外国武装侵略斗争中屡次失败的历史;洗刷了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肆意欺压中国人民的耻辱。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象征,是文明古国重新崛起的转折点。

《八路军》是以全景式的编年体结构,多角度、多信息,宏观展现八路军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红军改编开始,按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的历史时空,以八路军总部为支撑点,折射出三个师及晋察冀根据地八年来的战斗历程。通过平型关、雁门关、忻口战役、阳明堡、太原保卫战、七亘村、临汾保卫战、神头岭、响堂铺、反九路围攻、长乐村、齐会村、黄土岭、百团大战、黄崖洞、反扫荡、总部突围等重要的战斗、战役作为本片的历史支撑点,通过这一幅幅气壮山河的战争画卷来凝造本片恢宏的史诗情境,并通过特定时期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关系,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官兵关系、敌我关系等的展现,使本片具有凝重的历史氛围和人文底蕴。

本片以史为线,重在突出人物。人物是诗,是本片的血脉,因此以史觅诗是我们二度创作的目的。八路军的人物塑造,首选的是创造和支撑这一历史的真实人物。朱德、彭德怀、左权是八路军的核心人物,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指挥艺术对八路军和这一历史至关重要。50多岁的朱老总,在艰苦的环境中,不仅身先士卒,指挥千军万马,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建立了与战友、士兵、百姓及友军之间的亲密关系,争取了卫立煌将军对八路军的大力支持,并正确处理了与阎锡山的合作关系,为抗战,为八路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彭德怀刚直不阿,在朱老总回延安后,他率八路军总部度过了极为困难的相持阶段。他们在没有吃,没有穿的艰苦条件下,发动了百团大战,充分体现了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果断干练的参谋长左权,在总部突围的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留给了那刚刚出世的婴儿。还有三个师的主要指挥员,刘伯承巧用兵法,两次设伏七亘村,调虎离山神头岭。贺老总不计功名,协助聂荣臻打黄土岭,占齐会村,哪里需要哪里去。聂荣臻在战场上救下了日本婴儿,体现了一个将军对生命的热爱和伟大的胸怀。罗荣桓宁可失去刚刚出生的儿子,也不许用战士的生命来保卫照顾自己的家属。这些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人物无疑是《八路军》浓墨重彩塑造的重点。

为丰富本片的层面,剧本为我们提供了五个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小人物”。冯玉兰、王铁锤是山西雁北农村的一对娃娃亲,他们的家园被烧毁,父母被日本鬼子杀害了。为了复仇,他们参加了八路军;张黑白是从五台山寺庙里投身到八路军队伍中的和尚代表;赵拴柱是八路军中的文化骨干;刘茜茜是海外华侨的代表。他们就像一首首小诗,交汇成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这些可歌可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儿女,才使得日本帝国主义最终被赶出中国。

今天,我们再现这一历史,不仅要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中是中流砥柱,而且重在突出中华民族紧密团结、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民族精神,以此激励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促进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加速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