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有5400多公里与八个国家接壤。在一座座界碑身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组成一道国防屏障,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安宁。
农九师161团就是一个坐落在边境线上的团场。在这个团场,一位身怀六甲的女民兵,为了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叫孙龙珍,她的事迹
在农十师185团有个西北第一连。1988年4月这里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致使界河泛滥。当时中苏边境尚未划定,如果不及时把洪沟堵上,我国将流失55.5平方公里的土地。全连男女老少齐上阵,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洪沟,保住了国土。
李新力就是边境团场一名普通的职工。今年丰收的农活尚未干完,他就盘算着在随后的日子里如何上边防与战士们一同巡逻的事了。每年的秋后,这些不穿军装的兵团职工都要身背枪支,来到祖国的边防线上,与战士们一起守卫祖国的边防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成为世界上惟一一支不穿军装的“军队”。
按照“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和“不与民争利”的原则,解放初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们挺进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的边缘和自然条件恶劣的边境地带,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治理盐碱,在亘古荒原上开辟了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新绿洲,建起了数千公里阻挡风沙的绿色屏障。
在新疆,边境线上、沙漠边缘和天山脚下,这些路的尽头、水的尽头和电的尽头,都居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人们,他们用双手开垦出一片片良田,成为新疆边防稳固、各族人民团结的有力保证。成为新疆生产建设的突击队、新疆生态建设的突击队和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击队。
国土延伸到哪里,我们就把爱国田种到哪里。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50多年来基本的信念。靠着这种信念,他们从荒漠中夺取了106万公顷的耕地,形成了中国内陆干旱地区别具一格的机械化、集约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体系。在新疆,每三亩耕地中,就有一亩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开垦出来的。
“像一母之子齐心,像一鹰之翅合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同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支援地方建设,他们把组建初期极端困难条件下创建的大批工厂、电站、水库、学校无偿移交给地方。1995年以来,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支援地方建设的专项资金。先进的农田规划、节水灌溉等农业生产技术对新疆大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共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的新疆各族人民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各项事业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20世纪90年代初,农二师垦区严重干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政府在自身用水也很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先后5次向垦区输水2.45亿立方米。正是这种危难之中结下的友谊,使兵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疆军民团结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