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支撑

2005-09-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我有话说
在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4周年和第3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以“公民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9月20日在南昌举行。“公民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纲要》印发4年来,各地公民道德建设究竟取得了哪些成绩?构建和谐社会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
哪些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从何入手?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在论坛举行期间对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胡振民进行了专访。

公民道德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记者:2001年9月,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们党指导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人们关注的是,《纲要》印发4年来,全国各地公民道德建设究竟取得了哪些成绩?

胡振民:4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公民道德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发展,在改进中提高,取得了显著进展。

《纲要》印发后,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纲要》的重大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纷纷开辟专栏、专题、专版,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相继建立公民道德网页,形成网上道德教育平台。还通过公益广告、宣传图片、流动宣传车、文艺演出,在城市社区、乡村集市、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设立标牌,以及举办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方式,突出宣传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群众热情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为群众参与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载体。百城万店无假货、三下乡、四进社区、三讲一树、共铸诚信、青年文明号、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创评文明信用户、创建文明生态村、道德规范进万家、农民道德评议等举措逐步推开。各地还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参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各地各部门还积极行动起来,按照《纲要》提出的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结合实际认真制订和完善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标准,制订和完善市民公约、社区公约、乡规民约及职工、学生守则,制订和完善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娱乐服务场所的行为准则。通过这些措施,使道德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把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在促进知行统一的同时,各地普遍建立领导责任制,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确定本地本部门公民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和好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针对假冒伪劣、“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切实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建设;针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些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扫黄打非、净化银幕荧屏等活动。这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不仅使群众直接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和作用,而且有力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

总的看,《纲要》印发4年来,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构建和谐社会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新要求

记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胡振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实现这一任务,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强的政治保障,而且需要坚实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这就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首先,我国社会生活目前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成了严峻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凝聚人心、强基固本,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是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一项新要求。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人们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

再次,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多样的特点,不同阶层、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思想道德在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和解决利益冲突,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定有序的外部环境,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解决的课题。

另外,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滋长蔓延,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迷信思想死灰复燃等等。如何发挥思想道德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还要看到,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随着人口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在新形势下,发挥思想道德在调整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自觉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行使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记者:进一步加强改进公民道德建设,要从哪几个具体方面着手?

胡振民:根据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各个环节。同时,积极探索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是广泛普及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经过4年多的宣传教育,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已经在社会上得到普遍认同。今后,要继续开展扎实持久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刻阐述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全面揭示基本道德规范的丰富内涵,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人们增强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质。

三是切实加强诚信建设,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要切实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建设、社会诚信建设,积极引导人们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国际交往中讲诚信、守信誉,树立自身的诚信形象。要把开展诚信教育与加强信用监管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制定信用披露机制、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等方式,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逐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是继续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根据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加大优秀少儿文化作品的生产创作力度,重视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手段,积极探索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新的教育方法,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积极开辟和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整合教育资源、充实教育队伍、搭建教育平台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五是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一致,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先进性。要及时总结群众的实践创造,注重反映群众的愿望要求,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始终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我们一定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开拓创新的实际行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