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校园频出大“能人”

2005-09-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沈琳 我有话说
静悄悄的化工原理课堂上,一位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演示。讲到一个难点时,看到学生们皱起不解的眉头,老师带着学生走进了与教室只有一层玻璃之隔的实验室。在经过了一系列实验演示之后,学生们终于恍然大悟。这种场景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工程职技院)已屡见不鲜。该校虽然是一所高职院校,在江苏众多高
校中却赫赫有名,现代制造行业中有不少技能顶梁柱都出自该校。

让新教学模式落地生根

在常州工程职技院,任何一位大三学生都至少能拿出有关英语、计算机和专业技能的三本等级证书。专科生能获得这么多“惹眼”的证书,这应当归功于该校以市场为导向、连续多年开展的新颖教学模式。“高职人才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模式上寻找突破口。”常州工程职技院党委书记吉飞这样强调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这一理念的延伸下,CBE教育模式、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多种契合市场需求、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的新教学模式相继在学院落地生根。在教学改革中,学校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由选择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完成课程体系规定的试验就能够取得学分。一些教研室甚至把课堂与实验室融为一体,既方便了老师的讲解,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在考试中,学校不仅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多地把考试场地设在了实验实训室。

用“动手”唱响创新主旋律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技能,学校还制定了《素质实施大纲》,从总体上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不光要动脑、动手,更要创新。

制冷和空调专业的一批学生琢磨开发制作和本专业相关的教学演示仪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制成了中国第一台直观式冰箱示教仪,这台可以正常工作、内外透明、适合教学所用的冰箱,引发了同类院校纷纷订购的热潮,并成为全国职教系统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化工专业的学生成功开发研制氨吸收、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等数套装置,填补了教学仪器市场上缺少探究性、创造性实验实训仪器的空白。

同时,为了使学校教给学生的技能和企业无缝接轨,学校引进了一百余位硕博士和企业高工充实到教学一线,鼓励教师到企业、行业一线脱产学习或进修,并规定本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有20个工作日到企业实践,以此来促进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能将最新技术传授给学生。

大手笔培养出大能人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常州工程职技院一向是“宁可少盖一幢楼,也要创造条件提高学生技能”,学校每年投资不少于1200万元用于建设探究性、模块化实验实训项目,还和40余家大型企业签约,建立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并聘请众多企业专家担任学生指导教师。

此外,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性,学校建立了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机械加工等9个实训中心,所有实训中心都以企业生产一线场景来布置,实行场景式教学。而校园内成立的一大批国家、省、市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乐于创新、敢于创业的大能人,如拥有1.5亿元资产的江苏兰陵集团的总裁陈春源、为武进轻工助剂厂创造了几百万元效益的化学专业毕业生施建创、通过创新把宿迁化肥厂拉出破产边缘的卜启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