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新城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5-10-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近日,作为南京市河西新城主要管理部门的河西新城开发指挥部、建邺区委、区政府,在教育领域频频出招,其大手笔引起了媒体的关注:5年新建60所教育设施;与南京的4所名校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在南京首次实现“四大名校”同跻一区;80平方米的住房吸引特级教师……南京人都在问:“建邺区这样大手笔地投资教育,值得吗?”面对疑问,建
邺区委书记李强的回答掷地有声:“教育,是新城不可或缺的资源,是新城发展的基石。”

教育是新城发展的基石

几年前,只要人们给南京各区的教育排序,从来都轮不上建邺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到小学升初中时,建邺区学生的“择校热”总是被南京的媒体所关注。两年前,建邺区小学升初中的50%的学生选择去其他区上学,从而导致了当地生源的严重流失。一些原本打算落户建邺区的企业实地调查后,对建邺区缺少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表示担忧,担心难以招募到优秀的人才,甚至取消了投资建厂的计划。“一切的一切,最终归结到底是建邺区缺少优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邺人谈起往事,不胜感慨。

正是有了这样的经验教训,建邺区委、区政府深切地感受到了落后的教育对于城区发展的严重制约。“河西新区的建设,为建邺区提供了一个崭新大舞台,在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一个新城区,教育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地位举足轻重。”李强同时兼任河西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他这样向记者阐释新城的发展理念。正是有着这样的理念,建邺区在规划新区发展时本着一切从基层抓起,一切从实处做起的态度,对原有的28所学校实施布局调整,对予以保留的实施改造提升,把学校打造成省星级高中、省级现代化示范初中和省、市实验小学标准。同时,建邺区又规划新建6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把学校布点建设全部纳入具体的规划,确保用地的落实和资金的到位。今年,该区就可以竣工28所新校。

教育投入就是把钱用在“刀刃”上

教育投入是一种长期投资,投入大,见效慢,但是建邺区下定了决心,心甘情愿在教育上花“血本”。

建邺区首先对辖区内的学校进行全方位布局,明确提出连续5年区财政每年再投入1000万元用于校舍建设、500万元用于教育装备,并纳入区财政预算。有了一流教育的硬件,建邺区又把新城的教育放在新起点上高位运作,引进南京外国语学校等各大名校进军新城,把河西教育建设为南京优质教育发展的一个窗口。同时,为了吸引教育人才,建邺区以优厚的条件向社会公开招聘名教师、名校长。据了解,这几年建邺区在教育上的投入远远不止这些。“资金再紧,对教育的投入也要确保,这钱是用在刀刃上。”建邺区区长陆志鹏这样告诉记者。

得知建邺区一下子引进了那么多的名校、名教师,家住建邺区的老居民乐开了花。

用教育提升新城文化

河西新城,东依外秦淮河,西临长江,北起三汊河口,南到秦淮新河,满眼都是秀丽的自然风光。但是一个新城的建设不仅需要优越的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打造厚重的文化内涵,而教育无疑是提升文化内涵的一条“捷径”。

“只有让教育发挥人文优势,聚集人气,才能凸显新城之新,更好地体现南京古都的特色。”李强对河西新城的教育优化在南京的地位做了一番解释。

今天的河西,沿河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带、沿江旅游休闲带的“两带一沿河”开发理念深入人心;总占地1600亩的奥体中心体育文化项目汇聚了奥体场馆、艺兰斋、江苏剧院、滨江第壹区、城市规划设计园等人文项目;一所集社区教育、成人、教师进修等教育管理机构为一体的成人教育学院,一所高标准的区少年宫和一个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都已经纳入了河西新城的规划蓝图;除了在建的项目,河西新城还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地带预留了市级文化娱乐设施发展用地和大型会展中心用地,由教育延伸出来的“文化河西”从方方面面提升了新城的含金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