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观测 |
舰艇航行需要掌握水域航道,卫星升空需要提供准确参数,导弹发射需要掌握磁场引力,海上作战需要电子防御和战场警戒……
南海舰队某舰船大队,就是承担电子防御、海洋测量等任务的信息支援部队。
3千万组数据
高科技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对海洋测量提出更高的要求。2003年,这个大队的技术处处长卢天桥和战友大胆革新,研制出“海洋重力实时处理系统”。有了它,不管测量船航行
一线指导 |
潜标数据处理是海洋测量中的关键,在以往的海洋调查中靠人工操作,速度慢、误差大。为改变这一现状,大队高级工程师梁广建成功设计出专门的应用软件。使潜标数据处理效率提高8倍,测量精度也由原来的92%提高到现在的100%。
南海舰队某信息支援部队成立22年来,编写出新装备配套软件30多个,完成重要海洋调查任务30余次,获取水温、水深、盐度、海流、海浪、水色、透明度、海发光、能见度、云、天气现象、风、温度、湿度、气压等水文气象数据3千万组,4项成果被海军测绘部队推广应用,为我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远程运载火箭、战略导弹发射等高科技工程及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在他们取得的近百项测量成果中,24项填补我国海洋测量的空白,10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先敌发现
大海布缆 |
大队党委“一班人”痛定思痛,认识到信息化条件下先敌发现、先机制敌,对打赢至关重要。为此,他们认真分析所有信息支援装备的技术性能、特点,根据不同类型科学组合,把加强自动化、一体化信息防御和攻击作为发展方向,实现由过去执行单一的信息任务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支援作用的转化。围绕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子干扰、电子防御,先后创新上百种信息支援的战法、训法,使之成为信息支援的一支铁军。
前不久,在一次海上对抗演练中,“蓝方”驱逐舰借助夜色和渔船掩护,向我“红方”秘密接近。但不管对方如何狡猾伪装,担负海上信息支援的大队官兵还是凭借练就的海上“千里眼”,从复杂的电磁信号中准确判明目标,并在敌发射电子攻击时实施对抗压制,最终使“蓝方”舰艇企图告败。
海下长城
海上施工 |
海底布缆不同于陆地架线,敷设任务一旦展开便不能随便停下,不然前功尽弃不说,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千余吨的布缆船漂浮在汪洋大海上,如一叶扁舟,在海中飘荡的海测官兵分不清哪是
天、哪是海。滔滔巨浪使测量船剧烈地颠簸起来,船倾斜40多度,不少官兵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有些人吐完食物吐黄水,吐完黄水吐血丝;许多官兵脸上、身上都留有条形、方形、圆状等各种各样的黑疤。这些,都是水线施工留下的“烙印”。据介绍,从电缆到光缆,从铺设到维护,从近岸到远海,南海舰队某信息支援部队近年先后敷设、维修、布放海底光、电缆30万多海里,相当于绕地球16圈!
这个大队组建以来,所属船艇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6次,34次受到总部、海军、舰队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