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承优势 开拓素质教育特色之路

2005-10-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苏 我有话说
作为中国水利的最高学府,河海大学本科教学经历了九十年的积淀和发展。彰显特色、追求创新,河海大学传承历史优势的同时,厚积薄发,不断探索和开拓着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

传承“力学”优势,打造“拳头”课程

河海大学历来重视对学生的基础教学。1952年,新中国对

高等教育进行重组,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水利系科汇聚南京,与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一起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我国一代水利大师严恺院士、徐芝纶院士、黄文熙、刘光文、郑肇经、伍正诚、顾兆勋等大师汇集于此,开始了水利高等学府的创业。学校传统优势学科诸如水利水电工程、农田水利、水文、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专业都与力学课程密不可分,因此,众多名师在学校开设了大量重要的力学课,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力学理论功底和深厚的基础知识。

如今,在河海的青年教师中流传着这样的教学座右铭:“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集体备课、多次试讲、精益求精”。这条座右铭便来自于一代力学宗师徐芝纶院士。在河海大学,像徐芝伦院士一样重视基础教学的不胜枚举。众多名师数十年如一日耕耘讲坛,示范教学,事必躬亲的精神成为后人的典范,对河海大学以后的教学尤其是力学教学影响深远。

薪火传承,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经过历练,教学成果斐然。2003年力学基地赵振兴教授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同年,《水力学》课程作为当年全国唯一与流体力学有关的课程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称号。2004年5月,河海大学力学教学基地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验收,被评为“优秀教学基地点”。验收评估专家对随堂听课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测试结果显示,力学教师讲课水平以及学生的测试结果均列全国同类教学基地前茅。河海的毕业生们,在学校打下的扎实“基本功”使力学成为他们的“看家本领”。不少用人单位都对他们在工作中显示出的良好力学基础大加赞赏。

在力学领域,长期教学经验的积淀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河海大学贡献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力学教材。徐芝纶先生编著的《弹性力学》堪称国内力学教育之碑,1987年即获得国家科技图书一等奖;学校主编的《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累计发行50多万册;而《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力学有限单元法的专著,为在力学界和工程界普及有限单元法发挥了巨大作用。河海大学正式出版多媒体教学课件10多部,被全国63所院校采用。自主研制了10多个品种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辐射到全国近20所院校。学校的力学基地所属实验室1998年至2005年共接待参观学习的国内外同行2000多人次。

着眼青年教师,重视创新教育

强化基础,发扬优势,河海大学以力学为着力点,各学科全面协调发展。环境学科承担国家“973”、“863”重大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省部级科研任务180余项。材料学科、信息学科也承担了长江三峡工程、数字黄河工程、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等重大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同时,文、理、经、管、法等学科在优势学科带动下也得以进一步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公共管理、法学等专业和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

河海大学尤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精品课程为“抓手”,以力学基地为示范,大力推进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通过聘请老教师课堂督导、邀请校外名师开课讲评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根据力学基地培养青年教师和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做法,自2003年起,河海大学在全校实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再提高工程”,每年培训150名青年教师。此举,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河海大学与时俱进,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吸取GB/T19000-2000(GB/T19001-2000)质量体系的思想、方法和过程管理的基础上,总结现行本科教育的成功经验,完善不足之处,对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项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和质量控制,以“建立标准、规范过程、科学评价、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为目标,构建了一套具有连续性、全面性、个体性、先进性、规范性的本科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使学校的教学从尺度上“有据可依”,更为规范化,进一步保障了教学的内在质量。

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河海大学始终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2001年至2003年以力学创新思维训练室为主组织了三次力学创新思维大赛,2004年又组织了“首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创新制作大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广泛的影响。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尤其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河海大学注重因材施教,构建多样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水利土木综合改革模式、“3+1”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等,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三元结合”人才培养体系。

河海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65%以上的毕业生在水利、水电和交通系统工作。他们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扎实宽广,尤其工科学生数学基础和力学基础优势突出。凭借深厚的水利优势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九十年来河海大学培养了大批水利人才。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南水北调等各大水利工程,从基层骨干到项目负责人,均活跃着河海大学的毕业生。在他们中间,不仅涌现出大量的水利精英,还有一大批工程技术骨干、技术管理人才。

近十年来河海大学以“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和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培养造就出了大批高素质的水利人才。正如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对该校毕业生所作的高度评价:“基础宽、重实践、学风好、品德优”。

今天,这所始创于1915年具有90年悠久历史的高校,坚持重视基础、实践、探索和能力的办学理念,已成为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具有雄厚的教学与研究实力的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