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目光再一次在这里定格,我国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实况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到了这里。
早晨6时30分,记者在计划发射前三小时来到了坐落在中国北京航天城内的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北京航天城现代化的飞控大厅内,蔚蓝色全球陆地和海洋版图为背景的大屏幕
在宽敞、明亮的飞控大厅里,四块面积为48平方米的巨幅大屏幕上,显示着从酒泉卫星发射场传来的壮观画面:雪后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乳白色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拥抱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傲然矗立在发射塔架上,在西北大漠中,显得巍峨壮观。
大屏幕上,身穿白色航天服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正认真地监视着飞船的状态,记录着飞船的各类数据;他们将自己固定在椅子上,系好了安全带,关闭了面窗,戴上了手套,整装待发。
指挥控制台上,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密切关注着发射前的各种状态。大厅里不断传来各个测控站洪亮、准确的报告声。坐在大厅前几排工作台前的参试人员,绝大多数是30岁上下的科技人员。
据介绍,该中心主要由计算机系统、监控显示系统、通信系统和技术勤务保障系统等组成,是一个集指挥通信、信息处理、监控显示、控制计算、飞行控制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强、反应快捷、运算精确的现代化控制系统,成为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航天飞控中心。在这次试验飞船发射任务中,这里主要担负着飞船遥测数据接收、处理和显示、遥控指令和数据注入实施,轨道计算和确定,飞船返回控制监视和搜救指挥等各项任务。北京飞行控制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透明控制方式,将地面的各种控制指令由中心计算机生成相应的遥控指令,通过卫星传至遥控站(船)后,再经站内USB设备发往飞船,整个过程在2秒钟内完成。这些指令就像一根根看不见的“线”,牵引着飞船遨游九天。
8点45分,飞船发射进入15分钟准备,临战前的指挥大厅异常庄严、肃静。
8点59分,飞船发射进入一分钟倒计时。大厅里的气氛越发紧张起来。
“10,9,8,7,6,5,……”扬声器里传来发射场的读秒声。飞控大厅里,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地数着。
“点火!”顷刻间,巨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拔地而起,刺破戈壁苍茫的长空,向浩瀚的天宇飞去。
来自四面八方的地面测控站和分布在三大洋上测量船上的数据,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二连三捕获目标的报告声此起彼伏。大屏幕上,不断跳跃着从各测控站传来火箭和飞船的飞行参数。北京飞行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根据各种数据和信息,及时作出了处理和回复。
船箭飞行120秒后,位于火箭顶端的逃逸塔分离。140秒后,火箭下部的4个助推器在天际间划出了四条亮丽的弧线……
此刻,4块大显示屏向人们显示着飞船状态。标有北京时间、任务时间、飞行时间的LED显示屏同时显示着从各个方向传来的信号。位于大厅后侧的计算机终端机房,科技人员全神贯注地收集着从各测控站传送的数据,紧张地进行飞船遥测数据和轨道数据处理,密切监视着飞船和火箭的飞行状态。
9时5分,“神舟六号报告,仪表显示整流罩正常分离,舷舱视景无变化。完毕!”航天员镇定地报告。“北京明白!”总调度肖龙一边与航天员通话,一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显示器上刷新极快的数字,关注着飞船的一举一动。
坐在总调度后侧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席政,额头上渗出一层细细的汗珠,这位有着二十多年丰富测控经验的飞行员告诉记者,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相比,其技术状态有较大不同,两人多天的飞行给各系统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对飞控中心更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9时10分,大厅里再次传来航天员的报告:“神舟六号报告,船箭正常分离。完毕!”
9时14分钟,一串长长的数据注入计算机。遥控机房内,软件专家欧余军沉着果断地按下了发令键,这是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向飞船发送的第一个极其关键的指令。
又一个重要时刻来临了。
飞船能否进入预定轨道,对于完成此次神舟六号任务来说至关重要。就在船箭分离的时刻,在与大厅只有一玻璃墙之隔的轨道室机房内,工程师陈明便紧紧地“咬”住了飞船,瞬间报出了飞船的初始轨道,机智地对飞船做出了入轨判断。在离他一步之距的轨道专家唐歌实,紧张地敲击着计算机的键盘。在他的身后,测控专家朱民才急切地等待他的定轨结果。
环顾大厅内,只见科技人员一个个紧张地监视着荧屏上的一行行流动的数字。
1秒、2秒……时钟的每次嘀哒,都牵动着专家们的心。
9时21分,轨道专家准确地算出了精确的飞船入轨参数: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
入轨后,飞船捕捉地球,建立轨道运行姿态。稍倾,大厅里传来太阳能帆板展开的报告。
9时9分52秒,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正式宣布:神舟六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取得圆满成功。飞控大厅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停泊在南太平洋的远望二号测量船此时也捕获了飞船的信息。神舟六号飞船的舱内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厅的大屏幕上,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先后与医学监督医生李枝通话时显得相当沉稳:“我感觉良好!”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次对话。(本报北京10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