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2005-10-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穆方顺 宋斌 李玉东 王传军 严圣禾 吴建友 戴军 我有话说

本报巴黎10月12日电(记者宋斌)此间媒体报道,今日上午,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载着2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

法国《解放报》称,继美国和俄罗斯后,中国是进行载人太空飞行的第三个国家。其他媒体也相继发

表文章报道,“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已具备航天载人的能力,其载人航天技术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世界报》的文章称,“神舟”六号顺利升空大大增强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

本报堪培拉10月12日电(记者戴军)中国“神六”载人飞船今天上午成功发射后,澳洲电视台和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

澳洲联合通讯社的报道说,两年前,中国“神五”飞船首次成功进行载人飞行,使中国跻身世界宇航“精英俱乐部”。今天,“神六”飞船升空表明中国在走向太空强国的阶梯上迈出了更高一步。报道说,此次飞船搭载两名宇航员,进行多天飞行,还要完成一系列科学实验项目。这同“神五”相比,难度大得多。“神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又一次飞跃,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了凝聚力,也为中国赢得更高的国际声誉。

本报华盛顿10月12日电(记者吴建友)美国美联社和《华盛顿邮报》今天迅速报道了中国“神六”成功发射的消息。

美联社发自中国酒泉的报道说,载着两名中国宇航员的宇宙飞船周三从中国西北戈壁航天基地升空,这是中国自2003年历史性地将宇航员首次送入太空后的又一探索活动。报道说,中国对发射实况进行全程转播表现了“官方的自信。”《华盛顿邮报》报道说,中国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一天后发射“神舟”六号非同寻常。

本报东京10月12日电(记者严圣禾)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后,日本各主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详细报道,称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又一个宇宙大国。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说,中国的宇宙开发计划步伐稳健、成果坚实。发射“神舟”六号所使用的长征系列火箭自1996年之后已取得46次成功。中国今后在国际宇宙合作项目中的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每日新闻》报道,此次发射过程现场直播,说明中国对发射成功相当自信,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成果。中国成为亚洲首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对增强国内凝聚力有重要意义。

本报马尼拉10月12日电(记者王传军)菲律宾参议员高登今天就中国“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祝贺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整个亚洲都应对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宇航事业不再只是欧美国家的专利。

菲参议院科技委员会主席马格赛赛说,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将为各国解决气候及环境问题提供更好平台。菲中国问题专家林智聪教授指出,中国第二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表明航天技术将不再被美国、俄罗斯等垄断。中国计划2020年登上月球,这些对亚洲人来说都是好消息。他说,刚结束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今后中国要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中国的载人飞船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希望用中国的航天技术造福亚洲人民,造福全人类。菲律宾国防大学班洛伊教授称,时隔两年中国载人飞船再次升天,表明中国正努力全方位将自己打造为世界强国。

本报马尼拉10月12日电(记者王传军)菲律宾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今天刊登社论说,“十・一”国庆后,中国双喜临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和“神舟”六号航天飞船发射。

社论指出,航天事业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不但飞船升空,宇航员也能够到外太空探索宇宙的秘密。社论说,“一个月之中,发生了这两件喜事,在过去是不常见的。这表明,中国国运昌盛,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的崛起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本报罗马10月12日电(记者穆方顺)意大利安莎通讯社、国家电视台和各大网络媒体都在今天的首播新闻中报道了我“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消息。

报道指出,中国在迈向世界航天大国进程中又揭开了新的一页。媒体强调,这次两名航天员同时升空,距中国首次太空载人飞行仅2年时间。这次太空使命是为未来5年内开始建立太空站和登陆月球作准备,中国的太空发展计划已进入新阶段。

本报安卡拉10月12日电(记者李玉东)土耳其国家电视一台今天报道说,中国于10月12日第二次向太空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已成为载人航天飞行的第三个国家。

报道说,中国的两名宇航员将在太空执行为期5天的任务,预计将于10月17日在内蒙古着陆。报道说,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曾于2003年10月15日首次向太空发射“神舟”五号飞船。

10月12日,日本首都东京最繁华的银座四丁目标志性建筑的显示屏上在播报中国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