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公民道德建设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05-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执笔作者:晓浩 我有话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当前,贯彻落
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营造文明的社会风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曾经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之所以能够威武不屈,就是因为他们对革命理想坚贞不渝。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许多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信念矢志不移。实践证明,一个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眼界就宽,心胸就开阔,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一个民族,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够凝聚人心,强基固本,有效整合社会各方利益诉求。一个国家,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意志,实现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信念。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就必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就必须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就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人引导人与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着力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创造活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源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器。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这一民族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经受的每一次重大考验,取得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民族精神的大展示,都是时代精神的大弘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持久的精神力量,培育不竭的创造活力,使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持久精神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竭创造活力。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应该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使公民道德建设体现优良传统,反映时代特点,充满生机活力。就应该倡导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就应该尊重一切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创造愿望,支持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造活动,发挥一切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的创造才能,肯定一切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创造成果,激励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文明的社会风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文明的社会风尚。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是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思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检验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文明的社会风尚,就是在全社会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建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创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局面。营造文明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形成团结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建设安定有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文明的社会风尚,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要求建设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就要求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就要求在全社会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要以青少年为重点,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推动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信用体系。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努力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和谐城市、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切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伟大事业,也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越全面发展,社会越和谐,越能创造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物质文化财富创造的越多,越能促进社会和谐,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是劳动能力、创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能够有力促进依法治国的落实,推行民主法治,维护公平正义;能够有力促进以德治国的贯彻,实现诚信友爱,做到充满活力;能够有力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保持安定有序,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抓好家庭这个细胞,建设社会主义家庭文化,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情操;就是要抓好各级各类学校这个主阵地,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是要抓好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这个重要场所,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就是要抓好社会这个大课堂,动员社会各届,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把教育成果巩固下去,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