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庆精心绘制发展“三色图”

2005-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张国圣 我有话说

本报重庆10月13日电(记者张国圣)看看西边的缙云山,望望东边的中梁山,刘世达的父母对儿子将要在此求学的重庆大学新校区也有点不舍了。“天气不错,空气也好。”父亲说;“校园里面漂亮,外面的环境也漂亮。”母亲说。

和暖的阳光下,大学城的蓝天绿地,青山碧水,既让所有远道而来的新生家长们欣

喜,也让一些希望亲身感受一下“雾都重庆”的家长们有点“失望”。一些本地学生的家长告诉刘世达的父母,以前一进入秋天,重庆的雾就会很多,但这几年雾来得越来越迟,雾天也明显减少了。

引起这种变化的,是重庆的蓝天、碧水、生态行动。重庆曾经酸雨严重,“十五”期间,全市投资71亿元,先后实施了“清洁能源”工程、“五管齐下”净空工程以及“蓝天行动”等系列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使主城区每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5年内增加了90天左右。据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张智奎介绍,“十五”期间,重庆市在环保方面的总投资在400亿元左右。5年内,重庆市区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排放每年分别减少了32万吨和215万吨,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比例提高了1/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7.1%。

重庆市民亲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们通俗地将市委、市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努力称为“碧(水)绿(地)蓝(天)”行动。专业人士则更深地体会到了这种努力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的显著效果。

今年3月28日投产的重庆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是重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据企业负责人雷钦平介绍,这个发电厂目前每天要“吃掉”1000余吨生活垃圾,发电20万度。仅此一项,不仅可直接节约填埋垃圾所需的几千亩土地,还可减少几个大型采石场,间接保护了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

张智奎说,“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的环保总投资将达到470亿元。到2007年,将在全国率先实现每年县城和重点集镇全部建成投产一座垃圾处理厂和一座污水处理厂。到2010年,重庆的污水处理率将接近90%,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0%;与2005年相比,全市空气质量满足Ⅱ级标准的天数每年将增加近30天。在瞄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这一目标的同时,重庆也将致力于“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