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决定发展
2003年,丽江成为全国9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中唯一的地级城市。
丽江古城博物院是改革试点之一,属于古城区的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收入上缴财政、支出由财政下拨的模式,共有职工64人,其中事业编制15人,合同制工人49人。
2003年,古城博物院
通过改革,古城博物院已由原来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一次性转制为国有独资企业,交由古城投资管理公司负责经营,重塑了市场主体,完全以公司制的企业形式进入市场运作。也因此,博物院的年收入由开始的300万元上升到目前的800多万元,5860万元贷款有望在6年内还清。
其他六家试点单位也都进行了深刻的改革。丽江市民族歌舞团、市电影公司、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3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彻底转制为文化企业。丽江日报和丽江电视台剥离出经营性资产,进行公司化运作,实行宣传和经营两分开。属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东巴博物馆,将分散在市和区县的价值约1.5亿元的文物博物资源及固定资产进行整合,组建了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为一体的丽江博物院,使文物博物管理机构由单一财政供养、条块分割的纯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向自收自支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变。
发展需要深化改革
试点单位不断完善措施,并突出效益。丽江市网络公司于2005年3月成功并入省网络总公司,实现了与全省的网络资源共享,进一步稳定了内部职工,职工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市文广局与《丽水金沙》演艺公司签订了长期的演出物业委托管理合同,一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让演艺公司吃了“定心丸”。丽江市电影公司于2005年5月与丽江电信公司合作,开办了丽江环境最好、设施最先进、管理最规范的网城。
各区县则根据实际各自发展。宁蒗县成立了“小凉山合唱团”,由县直机关歌唱爱好者和离退休干部组成,分四个声部共120余人,每周三定时在县人民广场进行排练。该团成立后,还催生了农民乡土艺术团、老干部合唱团等群众文化团体,这些团体不定期在农闲时候深入基层农村,促进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2004年,丽江文化产业产值已从2001年的2.35亿元增加到4亿多元,年均增幅达20%。
体制和机制创新是继续发展的根本
“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根本。”
首要的做法是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化程度,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丽江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它赋予了旅游丰富的内涵,提升了旅游的品位和附加值;而旅游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平台,增加了文化产业的活力和激励因素。因此,改革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选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
利用丽江的品牌资源,打造品牌产业也非常重要。电视剧《一米阳光》在丽江拍摄后,2004年11月,著名导演张艺谋和世界知名演员高仓健又到束河茶马古镇影视基地拍摄电影《千里走单骑》,影视业的发展成为丽江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又一个亮点。
2005年,丽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丽江的发展目标,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着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以“引凤筑巢”“借鸡生蛋”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先后引进外资建成了云南旅游文化学院、束河茶马古镇影视城、温州国大旅游文化商城等大型文化设施项目。
云南省委副书记、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丹增认为 “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就是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首要任务,以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以发展文化产业的实绩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只有发展了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才算抓到了实处,抓出了成效,这就是丽江文化体制改革的真正启示。” (据新华社昆明10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