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0日,苏联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发射升空。和平号采用多模块设计,核心舱可对接5个实验舱,为世界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由于苏联国内局势动荡,到1990年只对接了量子-1号、量子-2号和晶体号3个实验舱。之后苏联解体,经济拮据,工期一再拖延。直到1996年,光谱号和自然号实验舱才对接完毕。自此和平号成为容纳12人
1986年3月15日,航天员基济姆和苏洛维耶夫乘联盟T15号登上和平号,之后乘联盟T15号飞往并进入礼炮7号空间站,完成最后一批科学实验,卸下仪器。6月25日与礼炮7号分离,携仪器返回和平号空间站,完成人类首次太空转移飞行。
和平号设计寿命5年,由于俄罗斯经济滑坡,资金匮乏,已无力发射和平2号空间站,最后使用到2001年,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和平号运行15年,绕地球8万多圈,完成24个国际科研计划,进行了1700多项、16500个科学实验,帮助15个国家完成了空间研究;接待过44个考察组,135位宇航员,分别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叙利亚等12个国家。
和平号运行15年,驻留过苏联孔达科娃和美国露西德两位女性。先前孔达科娃保有女性170天的太空飞行纪录。而露西德在站170天后,美国说航天飞机故障,使露西德呆了188天,拿走女性太空新纪录。和平号运行15年,事故多达2000多次,其中100多项始终也没排除,1997年更连出大事。先是火灾,后是与进步M34号碰撞,继而电缆拉断、供氧系统故障,最后是中央计算机失控。美国曾7批44人造访和平号,拜人为师后便看不顺眼。西方甚至宣扬和平号是太空炸弹,会落入人口稠密区,于是要帮俄国人把和平号“扔下来”,条件就是共造国际空间站。
美国80年代初提出国际空间站计划,目的是抗衡苏联和平号空间站。随着冷战结束,世界上一些投资大、风险高的科研项目逐渐走向国际合作。
1993年11月,美国与俄罗斯签署协议,决定建造国际空间站。1998年1月,16个国家签署了有关协定备忘录,国际空间站计划正式启动。根据协议,80%的资金由美国负担。国际空间站计划分三个阶段,工期10年。由于资金短缺,计划一拖再拖。
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发射国际空间站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功能货舱。12月4日,美国将第二个部件团结号节点舱送入轨道,并与曙光号对接。2000年7月12日,俄罗斯建造的核心组件星辰号服务舱发射入轨。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员进驻空间站。11月30日,美国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两块翼展72米的太阳能电池帆板。2001年2月7日,美国命运号实验舱入轨。4月23日,加拿大的遥控机械臂与国际空间站对接。7月12日,美国把供宇航员出舱的“气闸舱”送入轨道。至此,经航天飞机、质子号火箭等15次飞行,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的装配。装配完成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重400余吨,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
1998年俄宇航局便决定堕毁和平号,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1999年俄中央控制中心模拟和平号销毁时,望着大屏幕上和平号远去,大厅里一片寂静和茫然。突然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原来是美国宇航局的代表情不自禁。
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爆破为6颗巨大的流星,坠毁于南太平洋。俄媒体认为:坠毁的不仅是一个空间站,而是标志着俄罗斯航天大国时代的结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