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速度降下来人均GDP升上去
刘福垣说,总量大不一定强,人均多才是强。用人均GDP增长指标代替总量增长指标反映着发展理念的更新,提高人民福祉的发展目的更加突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总量比别人大不是什么难事,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而只有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各国的前列,才是强盛的标志。淡化已经居世界第六位的总量指标,用排名几十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标志,不仅说明我们党更加务实,对和平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在国际上人均指标是比总量指标可比性更强的真正的硬指标。2000年我国人均GDP6600元,到2010年翻一番就是13200元,十五时期每年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是9%左右,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人均GDP增长的任务,十一五时期即使每年人均GDP增长6%,也可以达到翻一番的目标。而我国在优化结构高效健康增长的条件下,增长速度也不会低于8%,所以这个硬指标为优化结构、提高增长质量留有较大的余地。
能耗降下来发展质量升上去
目前,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单位GDP的环境成本居于世界前列。把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作为《建议》仅有的两个硬指标之一,这在我国规划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反映了党中央转变增长方式、发展模式的决心。这个指标比人均GDP指标还要硬。那么,这个指标能完成吗?完成这个指标对人均GDP指标不会有影响吗?
刘福垣认为,只要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完成这个指标的任务是没有问题的,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上,我国的单位GDP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是不可能避免的,但我们高得太过分了,存在着明显的巨大浪费。在GDP拜物教迷雾的影响下,我们一些地方和部门简直是不计后果地大上高耗能产业和项目。在这方面只要我们稍有改变就可以大大降低能耗。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逐渐加大,推动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国际能源、资源价格的飞涨更是雪上加霜。十六届五中全会及时纠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降低能耗比的潜力大,降低的效果在初期就会相当明显,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的目标的能够实现的。
降低能耗要建立起更加严格的能源、资源管理制度和强制性能耗标准;加快推动煤、电、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市场环境和体制机制,通过价格调整形成人们节能的压力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新资源,从源头资源减量,然后再利用,再循环,使得尽量少用资源的情况下,要重复利用,多次利用,可达到少用资源,少消耗能源的结果。
刘福垣说,人均GDP要翻一番,单位GDP能耗要降下来,这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只要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我国增长方式要从投资拉动、外贸拉动向消费拉动和内需拉动转变,建立健全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必将提高广大中低收入基层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改变多年来“丰产不丰收”的局面,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积压库存商品盘活,消费服务的就业岗位增加,投入效率提高,能耗也不会太大。转变发展理念之后,我们不能再靠少数人的奢侈性消费来扩大内需,而是靠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提高消费水平来扩大内需,大众消费的起点低、消费的额度虽然小,但底盘大,周转快,耗能低,总量相当可观。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全面加快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投入和产出结构都将优化升级,人均GDP快速增长,单位能耗逐步降低的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面就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