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而优则用 学而优则创

2005-10-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张文斌 王纪恩 我有话说
在前不久揭晓的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秦波涛继两年前夺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后又着实“风光”了一把,成为今年江苏省3名获此奖项的大学生之一,被誉为校园里的学生“科技明星”。这是该校在“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办学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具
有矿大特色的实践和创新教育体系,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打造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又一收获。

21年前,数学大师华罗庚在参加矿大搬迁徐州新校址落成典礼时,欣然写下“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10个大字。如今在中国矿大,“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已经变成了一种牢固的办学理念。正是在这种办学理念指导下,该校确立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精神的工程科学与技术、研究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和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该校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模块,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课组、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五个模块;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环节组成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早在1984年,中国矿大就开始面向大学生开设创造学选修课,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1990年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创造学》教材,1991年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个“创造学教研室”,1996年在全国率先将创造学作为全校公共基础必修课。以创造学课程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效卓著,创造学教材于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5年,该校在信电学院开办了“创新教育试点班”,集中开设创造学类系列课程,包括创造性思维、创造工程、创造案例分析、创造性设计等,并采取“一种条件,两种实践,三种能力,四种结合,五条途径”的教学模式。“一种条件”即提供一种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条件;“两种实践”即强化社会实践和创新实践;“三种能力”即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四种结合”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素质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结合;“五条途径”即通过创新素质教育系列课程的学习、创新教育专业课程学习、创造发明案例的学习、创新实践和“每日一想,每月一创,每年一发明,四年一专利”活动的途径实现创新教育。

从2001年开始,学校选拔优秀新生在理学院开办了“理工提高班”,学生前两年在理学院学习,第四学期自主选择专业。理工提高班遵循因材施教、综合提高、个性化发展的原则,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研究式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从这一年起,学校先后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实行了项目化管理,完善了相应的资助和奖励制度。四年来,这两个计划共投入经费100余万元,资助了779个项目,有近2900名学生参与其中。

在推进创新教育的实践中,该校教师总结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教学方法。该校“首届全国高校百名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于洪珍教授提炼出了“联想式”、“对比式”等十大启发性教学方法;环测学院推行“互动式”、“案例式”、“三单元式”及“策划导演”等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学院开设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课实验教学中,采用了设计性、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该校学生共获授权专利98项;参加近几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共有34件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81项,其中获国际一等奖5项、国际二等奖13项、全国一等奖8项;在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3项;在国内各种机器人竞赛活动中也多次获得好成绩。面对这样的不俗成绩,中国矿大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邹放鸣表示,“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办学特色,矿大将遵循这一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坚持不懈地开展创新教育和创新教学探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