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影攻坚战

2005-10-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我有话说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代表着一种记忆。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长影上演了一场“交锋戏”。

“远去的长影”和“永远的长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不仅发自长影内部,更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密切关注。在中国电影百年、长影成立60周年的今天,这场“长影攻坚战”以什么样的成果作为贺礼

量体裁衣改革路

长影的辉煌写在历史里,长影的困窘却摆在现实中。

有人把这困窘总结为“非典型性国企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它像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有着沉重的社会包袱――“除了没有火葬埸之外,社会上有的部门长影全有”,同时,在长影,真正从事第一线创作的人员不到600人,而其他各部门的人员却高达1400多人,还有1000多名离退休职工。影片数量逐年下滑,最严重的时期平均750多人才创造一件产品。背着沉重的包袱,挣扎到1997年,长影的账面亏损已达3000多万,濒临破产边缘。

改革,是一种必然。赵国光,也就在这时走马上任长影厂。

《公司法》是赵国光领着班子学习的第一个也是最细的一个“文件”,因为他们要据此给长影定位――他们曾经在事业还是企业这个问题上纠缠太久。1998年7月,长影组建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由事业向企业的根本性转变,并根据各下属企业经营性质、经营内容的不同,对旗下各部门进行了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改革。

吉林省委副书记全哲洙在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在长影这样的老国企进行改革,产权不改是空改,机制不改是白改,现代企业制度不建立是乱改。

于是,赵国光亮出了自己的“三板斧”,提出了三大改革 即出资人制度、独立制片人制度、准自由职业者制度。

出资人制度的建立,使原来长影总厂和各车间的行政隶属关系变为“母子”,不但使长影集团每年支出一半,更将集团及所属企业彻底推向了市场。不到一年功夫,集团公司所属的16个子公司全部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几乎是一夜之间,存在长影几十年的总编室、导演室、摄影室、美术室、制片室全部取消,所有的创作人员都进入到新成立的艺术创作中心去当准自由职业者,自谋生路,收入归己。

2000年,长影又推出了准独立制片人制度,影视剧由自然人担任制片人投入生产。每个人都可以独立策划剧本,也可以与企业共同策划剧本、共同出资、共同拍摄制作和进行营销,风险共担。《男妇女主任》、《毛泽东与斯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功出炉。

改到难处是人员

2004年10月12日,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纸方案拉开了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幕。

这个大幕拉得太沉重。早在1962年周恩来总理到长影视察时就曾说过 “你们什么时候把人数减到了800人,我再给你们题词。”然而,40多年长影却从当时的1600人增加到3000多。

这是一次谨慎而坚定的改革。长影职工代表大会以90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了人员分流方案。2005年初,1000多名离退休人员进入社会保险,1300名端着“铁饭碗”的长影职工开始分流――418人自愿与长影解除了劳动关系,成为自由职业者;580名工龄满三十年或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员工实行内部退养;隶属于洗印、录音、美工置景、动画、期刊、翻译片、乐团、剧团等等11个子公司和集团机关的302名员工重新签署了聘用制的劳动合同;集团管理人员(含特殊政策人员)100名按相关政策竞争上岗。过去集团直接管理3000多名固定职工,如今仅余100人。

峰回路转产业链

2005年5月30日,长影世纪城亮相长春。它投资15亿元的“东方好莱坞”全景立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标志着长影在文化产业试点上的成功。

早在几年前在描绘未来蓝图时,赵国光就提出了长影集团“一厂三区”的发展思路,即未来的长影将由长影老区、长影新区、长影景区三区构成。三区联合开发,长影集团的电影生产基地将会因此扩大近8倍。在他的蓝图中,从位于市中心的长影旧址拿出21公顷在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置换了100公顷土地,用以建设长影世纪城。剩余的老区厂房作为电影博物馆供游人参观。而新区建设为长影世纪城,除了作为电影拍摄的外景地,还将发展成为以自然风光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风景旅游区。

所谓的“长影攻坚战”也在这里显得犹为激烈。老楼毕竟记载了很多人的岁月、凝结了很多人的电影情结。在他们眼里,那座楼就是长影。但赵国光要的是长影红旗不倒、中国电影事业不衰、大文化格局应势而生。正像电影厂艺术处处长王霆钧说的 “我们不能只为无边落叶萧萧下而感伤,还应该看到不尽长江滚滚来。”

大文化、办好产业为电影的理论在这里同时也得到了实践。

2001年,长影与北京保利集团联手,成立了东方神龙影业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2004年初,长影又与一家民营企业合作,成立了两家独立制片公司。2004年元旦,由长影集团创办的吉视电影频道开通。同时,长影还成立了发行院线,创办了影视艺术学校。

目前,长影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五大支柱产业――影视制造产业、影视旅游产业、影视传媒产业、影视教育产业、房地产开发业。

曙光在前满园春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在考察了世纪城之后说 “长影世纪城不能看成是电影副业,因为电影产业是大产业概念,凡是电影衍生出来的产品都应是主业。世纪城项目实际上是为电影产业做出一个很好的探索。”仅今年7、8月份,世纪城每天的营业额就达到40多万元,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长影的改革露出了成功的笑容。长影的资产总值比改制前增加2.24倍,达到9.8亿元。

2004年,长影共拍摄影片14部,达到建厂以来年拍片数量之最。2005年已经拍了10部,其中与美国合拍的影片《微笑》在今年的美国纽约电影节上获奖,目前已进入美国16个城市的主流院线;《任长霞》总票房已经突破了3000万元,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998年元旦,这副对联贴到了长影办公楼的正门上。八年过去了,它记录了长影改革的一切艰辛,更见证了一个新长影的屹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