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翁心植:把医术、情感全部倾注于病人

2005-10-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范又 我有话说
翁心植内科学专家。浙江宁波鄞县人。1919年5月10日生。1945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1949年
后,曾任北京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兼中心实验室主任,北京中苏友谊医院内科副主任兼中心化验室主任,北京朝阳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科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朝阳医院名誉院长,《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总编,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名誉副会长等职。在内科、心血管病、肺心病方面均有创造性贡献。曾诊断国内首例高雾病,报道了世界首例白塞病并发心脏瓣膜损害,并提出结核自家免疫是发病原因之一。最早倡导我国控烟运动与国际接轨。培养大量本科生及近20名医学硕士及医学博士,其中不少已成为学术带头人。他因此而获北京市卫生局伯乐奖。他还非常重视医学科学普及工作,因此获1996年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奖牌。翁心值教授发表论文200余篇,主要部分收集于1995年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翁心植学术论文》。

8月25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医院翁心植院士的诊室时,他刚为一位病人看过病,身上还穿着白大褂。翁老告诉记者,这里也是他的办公室,每周四上午他都来这里为病人看病。考虑到他已86岁,医院每次只安排两位病人,但是对从外地来找他看病的病人,他常常会加号,最多时一上午看4个病人。

问他为什么还亲自出门诊。他说 这对病人对自己都有好处。我积累了很多疑难病方面的经验,可以为病人解除痛苦。常为病人看看病可以减缓头脑退化。

翁心植院士从医六十年,在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领域都做出创造性的成就与贡献。在医学界,特别是内科学界享有盛名。胡亚美院士尊称他“大师兄”。吴阶平院士赞誉他是博与深兼备的内科医生。

翁老虽年事已高,但精力仍很充沛,至今还担任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每周一都要到所里参加所务会议,处理有关事务;每周四出半天特需门诊;有时还要参加会诊;一些重要的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他也必定出席;经常还要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写字台上几本印得很漂亮的杂志是他新近收到的,里面有访问他的文章。其中《中国处方药》、《科学与无神论》两本杂志的封面人物就是翁老。

忙完上面这些事,余下的时间,他就看看各种杂志,写写论文。说到这里,翁老起身走到办公桌对面的书柜前,抽出几本学术期刊,站在那里为记者翻找他的文章。

发表于2003年第11期《中华内科杂志》的《大量培养通科医生是当务之急》一文中,他指出 “在三级医院中,专科医生往往只关心其专科疾病的诊治,关注专科技术向高精尖发展”,“这种趋势带来了许多弊端,尤为突出的是医生的整体观念减弱,在对病人的处理上容易成为一个专科的技术员或‘管子匠’。”

发表于2005年第6期《中华内科杂志》的《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一文中,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讲卫生,重仪表”,“和病人谈话时要亲切诚恳,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处理问题要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把自己的医术、情感全部倾注于病人。不但考虑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尽力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翁老的记忆力好得让人羡慕。哪位研究生出国深造去了,哪位在哪家医院担任什么职务,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何时在哪里参加了什么会议,也能说上来。

问翁老靠什么养生之道保持好精力好记性,他回答 我的长寿秘诀是生活很有规律,能吃、能睡、豁达、乐观。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睡觉,从不把烦恼放在心上。缺点是不爱活动,一般只在房间里散散步。翁老说他的父亲也很长寿,活到88岁,他要打破这个纪录,超过88岁。

翁老还被誉为“中国控烟之父”。20世纪70年代末,他在国内率先倡导控烟。他说,医生要做不吸烟的模范。同时在看病时要问问病人吸不吸烟,对吸烟的要劝阻。为帮助人们认识吸烟的危害,翁老现在还经常写科普文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