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被列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国图确立了“人才兴馆
创新用人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
“在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前,国家图书馆对所有的工作进行了一次盘点,该设多少岗、要用多少人及每个岗位的工作量都心中有数。”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说。
摸清“家底”后,国家图书馆便科学设岗、竞争上岗、按岗定酬。根据工作性质将全馆的岗位分为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服务三大类,共6级,按照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确定岗位等级;全馆岗位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所有的人必须经过竞争才能上岗;岗位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3种,年度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员工,降级试用聘用,试用期满,经再次考核决定是否聘用。
“创新用人机制,淡化了身份概念,真正实现能者上,劣者下,社会人才同样能进入重点岗位。虽然在现阶段原有在编人员还不能完全实现社会化,但却树立了‘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的新观念,增强了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詹福瑞说。
在国家图书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渐渐形成,员工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2004年到2005年,国家图书馆有41人研究生课程已经结束,其中1人取得博士学位,6人取得硕士学位。有27人报考研究生在职学历教育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5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36人。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馆内员工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570余篇;今年馆级科研项目共收到申报书31项,是历年申报数量最高的一年。
事企剥离轻装上阵
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国家图书馆对原有的23个企业认真进行资产评估,最终保留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和两个全资企业,整合并改制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其余企业一律撤销或转让。
詹福瑞说,馆属企业剥离,使国图卸掉了管理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发展事业。对留下来的企业,在产权明晰、资产剥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为加速后勤的社会化服务进程,2004年国家图书馆清点了所有后勤服务项目,核定了每项服务所需经费、标准,委托后勤服务中心管理和使用后勤国有资产,并进行保值和维护,同时实行国有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一些服务项目还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在做好本馆服务保障的同时,要求后勤服务中心加强岗位管理,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继续完善符合企业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促进其向企业化发展并最终实现服务社会化。
坚持公益方向提升服务水准
最近国家图书馆科技查新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前者成为我国图书馆界唯一综合性的科技查新中心。“国家图书馆的服务内涵正不断延伸,由简单服务跃升为知识服务。”詹福瑞说:“国家图书馆先后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建立了国家图书馆部委分馆;‘两会’期间全天候为委员和代表提供咨询服务;为两院院士与百名专家提供特殊服务,开辟了‘绿色通道’,对于他们推荐的海外书刊进行专门采购;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和中科院、社科院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10月29日,“国家图书馆文津读书沙龙”将推出“欧洲古地图与郑和船队”讲座。这个不需阅览证、借书证的免费系列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11场,每次活动都会吸引百多听众。詹福瑞说:“加强图书馆在读者阅读方面的导向作用,切实发挥继续教育功能,是‘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及‘文津讲坛’‘中国典籍与文化’‘敦煌与丝绸之路文化’‘中国文化风’等系列文化讲座举办的初衷。”
管理体制的创新,使得国家图书馆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水准不断提升,而彰显公益性,始终是其不变的追求。
目前,国家图书馆实行365天“全年候”开馆,部分阅览室开放至晚9点,日均接待到馆读者1.2万人次,2004年咨询量达到30.6万件。馆内现有47个各具特色、满足读者不同需要的阅览室。詹福瑞说:“我馆是世界各国国家图书馆中开放时间最长的图书馆之一。这次改革,在认真履行国家图书馆重要职能的同时,我们更要深入挖掘,积极创造条件,为社会公众、包括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