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学校开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上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对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十年来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1995年到1998年是发起和探索阶段。1994年底,我们提出了“三注”,即:“注重素质教育,注视创新能力培养,注意个性发展”,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入高等教育。1995年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强调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文、史、哲的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当代我国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并强调对文科学生要加强自然科学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要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注重实践性,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
1998年以后,文化素质教育进入一个推广和提高的阶段。1998年,我们提出了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注重“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提出“三注”,是对原有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思想观念的突破,而重视“三提高”,则是又一次升华和飞跃。“三提高”进一步明确了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目标,使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了更为切实有效的抓手。
1998年以来,随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印发《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措施: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国53所普通高等学校建立了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组织编写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举行大量的文化素质教育专题研讨会和报告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活动,等等。一时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在全国高校普遍展开。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才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由原来的“三注”、“三提高”进一步落实到“三结合”上来。即: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第一,文化素质教育要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高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以前教育中的一些弊端造成了高校师资队伍的先天不足:中学文理分班,带来人才思维方式的偏颇和综合素质的不足;高校的学科设置单一、专业面狭窄,影响了几代人的知识结构甚至思维方式;长期以来的重理轻文,致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分离。因此,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是高校加强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和基本保证。
今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老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对广大教师育人作用的准确表述和高要求。要实现这样的要求,将文化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相结合是有效途径之一。实现这个结合,从学校角度来讲,就是要将教师素质的培养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结合起来,将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到学校素质教育整体规划中,统筹规划,整体实施;从教师角度来讲,应该做到将教书育人和自我提高相结合,理论结合实践。同时加强对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育人工作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第二,文化素质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而文化素质是基础。这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所指出的:“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干部、群众和学生必须认真进行中国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的教育,没有这些知识的武装,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难以确立起来的。”
强调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就是要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就一个人才而言,离开文化素质作基础,其思想政治素质就失去了根基;对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灌输和说教,就不可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反,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也就失去了方向和价值。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不是取代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根本任务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搞好了,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当然,偏离了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素质教育工作也不可能卓有成效。第三,人文教育要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作为先进教育理念的素质教育,理应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一个高素质人的身上,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往往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因此,当我国的高等教育初步扭转了专业面狭窄、重理轻文以及人文教育薄弱的状况以后,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我们所说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以培养和提高人才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为根本目的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同样,我们所说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不等同于西方国家的“通识教育”。作为教育思想和理念,素质教育重点在“素质”二字上,与“通识教育”有着重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