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创新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2005-1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苗家生 特约通讯员郑素洁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辽宁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创新学分管理规定”等制度和措施,“大学生创新工程”取得丰硕
成果。记者日前就高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问题对辽宁工学院党委书记倪国玉进行了采访。

记者:1996年,一个国际研究机构在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我们注意到,辽宁工学院有关部门在介绍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经验的材料中引用了这句话,您是不是也赞同这个观点?就一所学校而言,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意义何在?

倪国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要求。应该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提出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推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战略任务。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就学校而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传统教学中忽视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更注重基本功、基本理论掌握的熟练程度,学生所学知识是从书本到书本,死记硬背。走向工作岗位的突出弱点就是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弱。我校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得知,用人单位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理论扎实,知识面宽,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

记者:辽宁工学院曾经提出,必须教会学生具有“一只眼睛看书本,一只眼睛看社会”的能力。这和实施创新教育是什么关系?你们通过什么途径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

倪国玉:这是我校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在大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注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使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创新学分;将实验室开放、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与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即能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较早地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将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近三年我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绝大多数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题目,直接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的题目比例逐年增加。各院、系在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设计题目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力求真题真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强化创新教育。艺术设计与建筑系2004年在学生毕业设计中,真题真做近20项工程,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到目前为止,2002级学生已有42.9%获得了创新学分。这种活动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早期科技意识的觉醒、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都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记者:近几年来,辽宁工学院学生在参加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中的获奖级别和获奖人数,居辽宁省高校前列。你们取得这些好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倪国玉: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获得国家级奖81项、省部级奖127项。这些奖项的获得,是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大学生创新工程”的结果。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创新教育,一方面,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从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因为场所、时间、形式等造成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在“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强化管理,重在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学校团委、科技处大力发展学生科技社团,并注重科技社团活动的整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在全校营造一个浓厚的科技活动氛围。首先从抓基础建设入手,建立一套适合我校特点的大学生科协组织机构,以校级和院、系两级科协组织为重点,广泛发展各种兴趣爱好小组,在此基础上完善科技活动的场所和设备,为科技活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我们还以各类科技竞赛为依托普及创新教育。学校大力开展校系两级科技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国家、省级竞赛,力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各院系以“挑战杯”、“机械设计大赛”、“电子大赛”、“力学大赛”、“计算机五项全能大赛”等科技竞赛为依托,积极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比赛,为学生搭建平台,让更多的同学得到创新能力的锻炼。近三年全校共举办科技文化活动37项,参与学生有8000多人次。通过参加创新活动,参加各种比赛,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我校学风建设。通过创新活动,大学生开始认识到自身的创造能力。在参加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原来创新创造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因为获奖的人就在我们身边,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