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小丫”到“专家”

2005-1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蔡侗辰 我有话说
“张曦文真忙!”未曾和这位女军代表谋面,我就有所“领教”:带着采访本在招待所足足蹲了三天,终于见到了满脸倦意、歉意十足的张曦文。听她讲完三天来的行程,内心的些许抱怨变成了由衷的敬意――第一天,张曦文早5点起床,8点30分从北京飞到广州,中午到某厂协调有关事宜,下午宣讲产品进度与质量,晚上修改检验报告
;第二天赶往重庆,调研评估生产能力,召开军企领导碰头会,连夜乘火车奔赴成都;第三天上午到配套厂家抽查样品,中午组织协调会,当晚12点飞回北京……

这些年,张曦文以这种“在路上”的特殊方式和拼搏精神,与战友们一道奔波机关院所,巡视生产车间,现身试验靶场,深入一线部队,用“火眼金睛”明辨武器优劣,用“尚方宝剑”拦截问题产品,用柔弱的肩膀架起装备保障的通途。

1999年,张曦文揣着一纸空军通信专业的硕士文凭,来到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中心代表室当上了一名军代表。当领导把她引荐给工业部门时,航天科技界的精英们一个个面面相觑:“怎么来了个‘空姐’,她就是主管?”听到这话,张曦文心里怪别扭的。一次,工业部门探讨新装备研制问题,按惯例军代表要发表意见,半天的会议,张曦文啥也没听懂,更别说发言了。没过几天,军地专家召开产品研讨会,匆匆赶来的张曦文却被拒之门外:“这种层次的会议,你一个小丫头来干吗?”张曦文暗暗自责:“是啊,你连新装备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懂,有什么资格来开会呢。”也正是这一次冷遇,使张曦文决心在新的起跑线上发力。

为了尽快熟悉新装备,张曦文的兜里揣个小本子,天天跟班作业。人家上车调试,她就盯在一旁仔细看,人家开会讨论,她就坐在角落认真听,边听边记,半年时间里,光资料就整理了近30万字,她熟练掌握了新装备的整个系统。她开始单独参与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决断,向决策机关发表见解和意见。当初遭人白眼的“小丫”,变成令人信服的“专家”。

一次,设计师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终于把新装备指挥控制系统的显控台“拿”了出来。张曦文发现操作的鼠标摩球设定的为左手,便提出改设为右手,设计人员不同意,结果双方“论战”起来。对方认为军代表只负责验收产品,不该管装备设计上的事。一向温文尔雅的张曦文发作了:“军代表不光是产品检验员,还是战斗力的把关者,凡是装备的事,不仅要管,而且必须管到底。”最终,设计人员重新调整了方案,张曦文认可后才签字。张曦文说:“我每一次签字,都觉得手中的笔沉甸甸的,因为我签的不仅是生产合同,更是保证战友生命和战争胜利的‘保险单’!”

空军试制某新型地空导弹时,张曦文是主管军代表,她最清楚为搞出这套高精尖的武器,已经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她和战友们全力投入到装备准备的特殊战场:研制与生产同步交叉,试验与定型快速启动,重点型号建设全面提速,工作量陡增了3至4倍。张曦文不顾体弱多病,和战友们一道,每天超负荷高效运转,连续工作在14小时以上。

谈起“爱将”张曦文,总代表屈书考一连说出三个“这么”:“这么重大的装备,一个女同志干得这么出色,上级机关这么放心,你们到全军军代表系统找去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