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高校奏响自主创新强音

2005-1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曹继军 我有话说

自主创新篇

本报上海11月1日电(记者曹继军)翻开上海高校科研进展报告,一串数字镌刻着上海高校科技前行的足迹:2004年科技总经费为37.0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申请专利2222项,获专利授权894项,位居全国高校之最;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66项,占全市总数的52.53%,其中一等奖25项,占全市总数的61%。在上海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过程中,高校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突击队的角色,奏响了自主创新的强音。

一辆名为“超越一号”的燃料电池轿车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实现了超越,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个“超越”就从高校中启动――同济大学万钢教授领衔的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已经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辆燃料电池轿车台架车和第一辆四轮驱动燃料电池微型汽车。

在上海高校,这样的超越很多:上海交大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汉芯二号”、“汉芯三号”填补了国内高性能、低功耗通用DSP芯片产品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复旦大学陈芬儿教授完成的“d_生物素的不对称工业合成研究”,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条d_生物素的不对称合成新路线,结束了该产品依赖进口的历史……

据统计,上海高校现有973首席科学家19人次,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亿元,占全市总数的78.8%。

高校已经成为上海科技大军中的创新主力军。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王兴放介绍说,重点学科建设增强了高校的知识创新能力。上海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坚持全局观,强调错位、统筹,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扶持优势更优,为创新提供了保证。

在人们的生活中,“乙肝”是个魔鬼,不过,这个魔有人来降。目前已进入临床Ⅱ期试验阶段的“治疗性乙肝疫苗”,预计2007年就能投入市场。“治疗性乙肝疫苗”如此快速的产业化进展,归功于复旦大学和江苏悦达集团联手组建的实验室。一批这样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使高校的自主创新成果不断地从联合实验室中走出,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