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第一窗口”,为擦亮这个“窗口”,青岛市将“名牌战略”的实施延伸到了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截至目前,该市已有80%的党政机关创立了“政务服务品牌”,并开通了公务员效能投诉电话,两年来共处理有关违法行政投诉1779件。另外他们还实施了“问政于民、听政于民、议政于民、接受监督于民”的“三政一监督”决策模式,连续三年开展“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市民月活动,仅今年“市民月”期间便收到市民建议2万余条。
青岛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还通过“城市精神大讨论”、评选“感动青岛”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实施“培育城市精神”、“推进人文奥运”、“创建学习型城市”三大工程。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自觉争做“文明市民”的积极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青岛市民向北京献血19.1万毫升,占全国向北京献血总量的四分之一。青岛姑娘谢振华赴北京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在感动青岛市民的同时,也感动了北京市民。
多年来,青岛市始终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从解决群众“就医难”、“就业难”、“子女上学难”入手,在全市构建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临时救助等制度为辅助,以经常性社会捐助、慈善救助、结对帮扶等社会帮困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几年来,他们免除了2万多名进城务工家庭未成年人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3599万元;建起了“阳光捐赠救助超市”,帮助低保家庭解决困难。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他们更是舍得大投入,仅今年市、区两级政府便投入2300万元,改造、扩建了100处社区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