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体制创新推动自主创新

2005-1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科技的发展需要科学的态度,科技的跨越式发展需要科学的思路。

当一个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想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的时候,当一个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区域,想成为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时候,思路意味着出路。

军民结合既是通过产业、技术、人才“溢出”,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过

程,也是重庆科研机制和科研体制不断创新的过程。

体制创新确保长效

机制创新是“军民结合促创新”的最大推动力。重庆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统一领导,科学统筹。凡涉及军民结合的重大问题,都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通过机制创新,使军地双方互促共进,合作共赢。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消除军地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做到科学决策。重庆与中央各大军工集团均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军民结合沟通协调会议制度,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军民两用技术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机制,保证了军地双方科技力量的联合与协作。

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十五”期间,重庆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国防工业在汽车摩托车工业中的骨干作用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带动作用。在2003年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中,重庆又提出要加快建设包括军事装备及军民两用技术在内的4个国家级研发生产基地。2004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争取建成国家级军民结合科技示范园区。据市科委主任周旭介绍,即将出台的《重庆市科技中长期发展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都对军民结合作了专题部署。

完善法规规章,消除军民结合的体制障碍。直辖以来,重庆出台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实施意见》、《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一系列有关促进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均对推动军民结合、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出了明确规定。

除了机制和体制创新外,重庆还在社会职能剥离和主辅分离、资源配置、能源供给、土地供应等方面重点保证军工企业,支持军民结合企业的发展。在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重庆九龙工业园区和巴南花溪工业园区优先解决建设集团规模扩张所需的用地问题,使拥有上万名员工、占地上千亩的建设集团于2003年顺利实现了“退城进郊、整体搬迁”。

军地融合开放驱动

重庆在“军民结合促创新”实践中,打破区域、行业和部门局限,通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军地双方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互动结合,形成了以“开放驱动”为特点的创新途径。

微电子机械系统 MEMS 是21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庆利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的模拟集成电路生产线和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与德国进行全方位实质性合作。

  其中,“微型光谱仪器”、“生物压电阵列式检测器”、“微泵的应用开发研究”3个项目被列入中国与欧盟间政府合作计划,极大地推动了MEMS项目在重庆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进程。2004年初,重庆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OMOM胶囊内镜”产品,并在今年正式投放市场,实现规模化生产,预计3年内可实现8亿元的销售收入。

镁合金创新体系是重庆军民结合,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成功典型。为防止军民结合过程中的短期行为,重庆一直将军民结合纳入整体规划,加大对军民结合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军地协作,形成了官、产、学、研、商相结合的军民协作集成创新模式。

周旭说,技术再创新成就了地方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与传统的军工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既联合又竞争,使重庆的军民结合由过去军工单位单向“溢出”,到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实行“民为军用”,进入了“军民互动”阶段。民品生产中的先进技术向军用领域回流,反哺和促进国防工业与军事技术,形成了更具弹性和活力的军事工业基础。在“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都有重庆民品企业配套生产的零部件。西南铝业 集团 有限公司通过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和技术引进,在军民两用新材料领域的生产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不仅为国产化地铁项目、广深高速列车等提供了800多万吨优质大型特种型材,其产品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重大国防工程项目,大大缩短了我国相关战略技术的研发周期。

让技术“核裂变”

镁合金创新体系是重庆军民结合,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成功典型。2000年,重庆启动新材料前沿领域――镁合金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攻关。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重庆大学、西南铝业集团、兵器部59所、长安公司等近10余家军地单位共同组建了共性技术研究、支撑产业发展的研究开发平台――重庆市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短短5年内,重庆镁合金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从无到有,形成了年产250万件镁合金汽车摩托车零部件、1000吨镁合金通用型材和3000吨废镁回收再生的生产能力,累计生产以汽车摩托车镁合金零部件为主的各类压铸件270余万件、挤压型材100吨、军用镁合金材料若干,实现镁合金相关产值近2亿元。重庆由此成为我国镁合金研发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通过军地双方紧密联合协作,建立起产、学、研的开放式共享平台,融合军地双方原本彼此分离的科技、经济资源,在互动互促中迸发创新活力,是重庆镁合金产业迅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军民结合促创新”的实质。市科委副主任、重庆大学轻金属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潘复生教授认为,在镁合金创新体系中,军地共同组成重庆镁合金推进办公室和重庆市镁合金专家组,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区域内的科技人才等资源,调动了各方积极性,达到了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