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海南大学是一所年仅22岁的年轻大学,但它所培养的学生因具有鲜明的“特区特色”,已经在社会上崭露头角。
农学院毕业生中,有50多人成功地自主创业,形成了一支在海南表现活跃的农业企业家队伍。其中农学专业1988届毕业生伍海森,其经营的农业生产资料已占海南市场的1/3。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何帆,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相继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世界经济》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职,被新浪网等媒体评为“飘一代”代言人……
什么是海南大学学生的“特区特色” 该校党委书记赵康太介绍 这就是“敢为天下先”的特区意识;勇于竞争的市场意识;自强自立的现代意识。
海南大学学生“特区特色”的形成,离不开海南特区的整体环境。海南处于各项改革的前沿,竞争激烈,非适应能力强、有较强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难以生存。海南大学面对这种现实,将强化“特区特色”体现在对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校方称之为“人才培养途径特色化”
――鼓励、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据化工专家、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副校长林强介绍,该校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学生比例高达70%左右。其中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可贵的科研成果。如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40项,与指导教师一起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1篇。他说,由于教师的课题本身就紧密结合海南实际,学生参与研究,为今后适应海南建设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社会活动。该校每年有300多名学生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会务工作,由于表现突出而受到了众多国际政要、社会名流的赞誉。法学专业组织学生参加由欧盟委员会援助的“中国外来工维权行动”项目,为困难群体志愿提供法律教育和维权帮助。
――积极构建学生与社会互动的平台。近3年,该校先后邀请了杨振宁、袁隆平、龙永图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大师、管理精英和社会名流来校作学术报告336场,使广大学生能够经常地与大师直接对话。现全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43个,近3年参加各项活动的学生达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