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声
国庆期间,从外地来的同学纷纷请我这位“穷书生”吃饭。他们个个热情、大方,在大饭店点好菜、喝好酒,五六个人点一大桌子菜,很多都没吃完,有的菜甚至连筷子都没动。我提议打包,反倒被他们取笑,顶着压力打包了,却落得个“寒酸”的罪名。
谈到节约,很多人都有同感。武汉体院的一位专业球员给笔者讲述了他的一段经历。不久前,他在一个中等城市当了一个少年足球队的兼职教练,几个月下来,训练效果很不好,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孩子们不能吃苦,不能像他们当年那样早起锻炼、日常训练。相反,在生活上十分奢侈,每个人的花费都上千元,球鞋要名牌的,球服要气派的,吃喝要高档的。他说:“现在的孩子到底都怎么了?”
笔者认为,当前国人节俭精神的缺失不是宣传教育不深入、不到位,而是生活体验教育的缺位。节俭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是一对孪生兄弟。毫不夸张地说,具备艰苦奋斗精神的人,往往都是节俭之人;有过艰辛经历的人也大都能深刻体会到节俭的重要性。节俭不是小气,也不是吝啬,而是一种“平凡的风度”。为摆脱贫困而节俭是一种本能;为养成习惯而节俭是一种毅力;为形成文化而节俭是一种美德;为打造文明而节俭是一种品格;为促进社会发展而节俭是一种责任。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生活体验和人生经历的基础上。
很多时候,社会不要轻易责怪年轻一代没有节俭意识和观念,相反应该反思一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多少家长和老师从小重视过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教育?等孩子的浪费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再要求孩子要讲究节俭,这只会是一厢情愿。试想,一个从小没吃过苦而被宠坏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节俭精神呢?
节俭精神是从生活体验中锤炼出来的,重树节俭精神不能只喊口号,要从娃娃生活的一点一滴抓起。只有重视对人的生活体验的磨炼,节俭意识才能深入人心,节俭精神的树立才不会缘木求鱼。把节俭融入到生活实践中,才是重树节俭精神,营造节俭之风的根本途径,也是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