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谈家桢:喜看后辈争创新

2005-11-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谈家桢先生正吃着水果,见到记者走进,马上放下了盘子。

谈老一脸和蔼,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没等秘书邵老师介绍,谈老就点着头示意知道是

约好采访的光明日报记者来了,敏捷的反应让人差点忘记他已96岁高龄。

在上海华东医院,谈老座椅旁的茶几上,放着一块白色磁性板。先生的听力不是很好,开始时邵老师把记者的一些提问写下来给他看。渐渐地,听先生嗓音响亮地侃侃而谈,我们也不知不觉就敞开嗓门,把那块磁板忘在一旁。

谈老告诉记者:复旦大学的生命科学研究最近出了几项了不起的成果,比如发现解读哺乳动物基因的夸娥转座因子、研制猪口蹄疫基因疫苗等等,特别让人高兴。他很认真地解释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的座右铭,也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看到学生超过我这个老师,是我最开心的事。

身为我国遗传学泰斗的谈家桢,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1929年,谈家桢还是东吴大学三年级学生时,已兼任普通生物学实验课助教和桃坞中学生物学教员,以及学生青年会创办的惠寒小学校长。自此,“谈先生”的尊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谈老的茶几上放着不少专业杂志。谈老叹道:我年纪大了,精力不行了,看不了多少。可是秘书邵老师说:谈老的信息特别快。在生命科学领域,谁取得了一个成果,谈老总会及时知晓,并且嘱咐邵老师转告有关方面给予重视和扶持。

谈老还多次对邵老师说,看到这么多青年才俊频出成果,我死也瞑目了。 

不久前,谈老在为复旦大学百年校庆致海内外校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吾平生无所追求,终生之计在于树人,希求我的学生以他们的学识服务于社会,贡献于人类。在我古稀之年,眼见我的学生,不论在国内或海外,个个脱颖而出,在各自领域里出类拔萃,不少人并以他们的创新精神走在生命科学的最前沿,做出了为世人所公认的成就,我为之感到兴奋。”

聊起学生,谈老兴致十足。记者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无奈不便打扰老人太久,硬是转过话题,请谈老对我国生命科学工作者提一点希望。谈老说: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生命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可用四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延年益寿,天下太平”。谈老又具体解释说:丰衣足食,就是用生物学研究成果推进农业发展;安居乐业,则是解决环境问题;延年益寿,当然是进行医药开发;天下太平,是要制止生物武器,维护世界和平。

告别时,谈老送给记者一本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介绍册,扉页上就印着他亲笔题写的这四句话。 

谈家桢生于19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遗传学家,也是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70多年,先后发表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文章。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曾任第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1996年当选为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国际正式批准命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为“谈家桢”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