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十一五”时期改革攻坚的五点建议

2005-11-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改革的估计与判断有以下三大“亮点”:首先,五中全会作出了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的判断,这个判断符合我国改革的实际情况,对加快“十一五”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也是改革观的本质要求,五中全会为此明确提出,要“完善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改革攻坚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第三,五中全会提出要“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个论断对于统一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统一协调十分重要。

如何按照五中全会精神,在“十一五”时期实现改革攻坚的突破性进展?这里,提出以下五条政策建议:

1.从我国面临的“两个突出矛盾”出发,确立改革攻坚的两大任务。目前,我国不仅面临着经济不发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突出矛盾,更面临着全社会公共需求的深刻变化、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突出矛盾。“十一五”的各项改革,要以解决这“两个突出矛盾”为基本出发点,由此确立改革的两大任务: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

2.要把政府转型作为“十一五”改革攻坚的重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政府在推进改革方面具有双重角色:一是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为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着力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由此看来,我国政府转型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改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提高经济效率;二是使政府真正成为公共服务的主体,政府应提供既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性公共服务,又包括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性公共服务和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度性公共服务。

3.“十一五”时期的改革攻坚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改革在实践中的“走形变样”。从这几年的情况看,在一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上,例如医疗体制改革,中央确立的改革目标是正确的,但往往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关系的制约,使改革目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走形变样。当前尤其突出的是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对改革的制肘。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逐渐突出。这不可避免地引起部分社会成员对改革的质疑。“十一五”时期应当采取措施,有效解决因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制肘对改革实践产生的偏差。一是要加强对改革的组织协调;二是要加大社会参与度。例如,事关全局的改革方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和建议,以增加改革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4.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十一五”的改革攻坚既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又涉及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例如,实质性地推进政府转型,既要求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更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民间组织的有序、健康发展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因此,只有全面推进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的结构性改革,才有可能使改革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

5.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至关重要。“十一五”时期的改革比照以往改革有以下特点:一是全面调整利益关系。在这个重要时期,改革的统一规划、协调和领导十分重要。二是改革的社会环境复杂。日益增加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对改革是个考验,处理不好会影响改革的进程与方向,需要建立利益超脱的专门机构,以加强改革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作者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