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协调篇 |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水平和城市实力显著提升,具备了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农村,已成为北京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今年,北京市政府投资投向十个远郊区县与城八区的比例已由2003年的20:80调整为50:50;投向远郊区县的市级政府资金,从2003年的22亿元增加到77亿元。随着政府投资向郊区的不断转移,郊区各项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郊区公路密度达到87公里/百平方公里;郊区卫星城均建成了一个以上污水处理厂,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了3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40%;“北京行政村村村通油路工程”通达率由2003年的92.4%提高到100%。农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已基本解决。
去年以来,北京市支持各类农业产业发展项目64项,安排政府投资1.2亿元。其中,去年底专项安排五个落后山区农业项目15项,补助资金6300万元,重点支持山区特色林果业和观光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山区农民增收;以华都、三元、大发等大型龙头企业为代表,重点支持了近30项龙头企业建设项目,提高了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农户带动能力、产品加工能力。
按照“人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北京市重点支持农村基层教育、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扶持和鼓励优质资源向郊区均衡化发展。北京市共计投入资金7.55亿元,支持建设了96个农村中小学项目,新建改造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农村卫生设施项目81个、标准化村级卫生机构1486个,农村文图两馆和基层文化体育设施项目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