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法国移民问题与骚乱之火

2005-11-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巴黎记者 宋斌 我有话说
一个多星期以来,发生在巴黎附近城镇克利希苏布瓦市的骚乱大火逐渐蔓延全法国,引起世界关注。法国政要和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言论,呼吁事件尽快结束。法国媒体在报道事态发展同时,也纷纷发表文章表示此事件与法国
移民政策有直接关系。

事件简单回顾

上月27日傍晚,在巴黎附近克利希苏布瓦市,2名少年移民为逃避警察追捕,躲入一个变电站,遭致高压电击致死。事后,众多青少年走上街头,抗议警察追捕导致少年死亡,并开始焚烧汽车,与警方发生冲突。针对指责,警方立即予以否认,并派出几百名警员,维持公共秩序。但意想不到的是,在最初几天骚乱行为逐渐减弱之时,上月底警方为抗击袭击而向躲进清真寺的骚乱者又投掷了一枚催泪弹,引起宗教界强烈反感,民众抵触情绪再度被激发;其次,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决心“清洗”社会“渣滓”的一番强硬讲话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另外,面对抗议行为,政府表现的强硬态度也令死亡者家属和部分社区民众不满。

事件升级后,希拉克立即呼吁骚乱者“保持冷静和恢复理智”,表示法律会在“对话和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该事件及其原因作出正确判决。在本月2日召开的部长内阁会议上,希拉克说,2名少年的死亡原因和清真寺缘何遭受催泪弹袭击会被尽快查清。同时,他敦促政府在一个月内制定出包括社会阶层融合和城镇建设内容在内的国家预防犯罪计划。6日晚,在组织召开全国安全会议之后,希拉克根据目前态势再次呼吁骚乱停息,强调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和司法力度的必要性。其称,目前最紧迫的事情就是要确保安全和恢复公共秩序,但在暴力和恐怖面前,共和国不会退缩,骚乱者将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在2日内阁会议上,总理德维尔潘决定亲自处理该事件,表示“坚决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公正”是政府的唯一执政原则,并推迟了原定2日启程对加拿大的访问。

上周五,总理德维尔潘召开内阁会议,表明政府“坚定与对话”的态度,并随后积极在“对话”上进行尝试。在随后的几天内,德维尔潘在总理府接见了来自骚乱地区不同层次的16名青年人,会见了巴黎穆斯林知名人士,并与教育界讨论青年人教育问题。此前,他曾在总理府接见了死亡者家属。

希拉克的再度讲话后,总理德维尔潘7日晚宣布,为了保护公民安全和维持公共秩序,自9日开始各地方政府在内政部长萨尔科齐的领导下,具有决定实行宵禁的权力。

此前,巴黎附近的翰希市政府7日通过决议,决定从凌晨1时对未成年人实行宵禁的政策,并立即实施。8日上午,每周三按惯例召开的法国内阁部长会议提前1天举行,会议就宵禁的具体措施作出规定和安排。

目前,事态仍无停息之势,骚乱者与政府在解决问题的态度上相持不下。骚乱者提出警方必须先撤出该地区和内政部长萨尔科齐立即辞职的条件。

这场愈演愈烈的骚乱也殃及在法华商,5座华人仓库被烧毁,1名来自北京的女学生和3名台湾学生在大火中受伤。中国驻法使馆知悉后高度关注,派员立刻赶往出事现场,并及时与法方交涉。

目前骚乱者的焚烧行为是小股分散、灵活机动,呈现出有组织的活动特点,避免与警方正面接触,其活动范围已覆盖全法国。据最新官方统计数字,截至7日,全国共有4300多辆汽车被焚,近千人被捕。

事件的各方反应

事件发生后,法国各方反应不一。左翼在野党社会党对萨尔科齐部长的强压政策表示无法容忍,指责执政党的执政行为损害了左翼党派势力范围内的民众利益,建议举行有关移民问题的全国大讨论,指出该事件表明了政府执政政策的全面失败,并称1995年和2002年执政党曾分别利用其推崇的社会保障措施和标榜的治安全面好转,欺骗民众,获取大选胜利,但当今社会现实却完全相反。其他左翼政党也强烈要求成立调查委员会,澄清真相,还民公正,并要求内政部长尽快辞职,以顺民意。

骚乱地区民众对所受损失和事态蔓延表示不满,2000多名民众曾赶到巴黎附近的克利希苏布瓦市,打着“反对骚乱、赞同对话”的标语,举行反骚乱游行。近日,许多妇女看到城市一片狼藉的景观哭泣不止,并通过媒体表达了其内心苦楚。

针对骚乱者提出警方必须先撤出该地区和内政部长萨尔科齐立即辞职的条件,部分知名官方人士和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的许多成员纷纷发表讲话和致信,表达对该党主席、内政部长萨尔科齐的支持,并希望政府坚持“坚定”的立场。法国“警察行动工会”也曾致信内政部长萨尔科齐,要求对骚乱地区实行宵禁。部分各界人士也呼吁总统尽快采取行动,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其认为特别是装备精良的军队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打击、制止骚乱行为,可以起到心理威慑作用。

费加罗报此前的一篇社论指出,政府应该采取坚定态度,积极预防和维护社会治安,同时在对年轻人的教育、培训上多费心力,并对解决多年来因移民政策所导致社会问题必须充满信心。

目前,葡萄牙已建议侨民向法国政府提出领事保护,俄罗斯、美国等也建议侨民适时离开骚乱地区。法国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了国外媒体对该事件的反应。比如,美国1家媒体对法国现行社会模式提出了明显质疑;极少数国家媒体也对法国“自由”、“平等”和“现实”进行评说,认为其分别是“就业不平衡”、“移民歧视”和“骚乱蔓延”。

据此间近期一项民意调查,内政部长萨尔科齐仍得到50%以上民众的支持,但有63%的调查者认为其此前言语确实刺耳。

事件的深层原因

法国一些人士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原因。二战后,来自非洲,尤其是被称为“黑脚”的阿尔及利亚人和法国后裔在阿尔及利亚暴乱后大量进入法国,形成了数量庞大、社会阶层复杂的移民社会团体。外来移民由于语言、歧视和经济实力等因素,一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现在处于青少年阶段的移民后裔一般为首代移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子女。长期以来,家庭持续的贫困化状况使得这些移民后裔在升学机会、就业、融入社会和改善经济拮据状况等问题上存在巨大困难。一代代的贫困化深令年轻移民后裔不满,从而产生扭曲的社会心理,仇视社会,敌视政府措施。这种心理碰到导火索就会不失时机地宣泄出来。目前在法各类移民数量约为600万,占法国总人口的10%。

其次是政策原因。国家把这些大量移民集中安置在巴黎北部附近的几个城镇,在原先种族歧视较为严重的上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造成这些城镇逐步贫困化。有钱人纷纷离开,各大公司因城市社会环境和职工素质等因素不愿涉足此地,而国家的投资项目一般投向大公司,因此导致这些城镇在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人员就业、文化教育设施等方面滞后。虽然政府一再强调对移民城镇和社区的重视力度,但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导致移民对政府不信任。据报道,在位于巴黎北部仅15公里远的克利希苏布瓦市居住着2.8万人口,中等以上收入者仅占4.7%,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总人口的50%,其失业率高达25%,30%的家庭收入仅能支付政府提供的廉价住房房租。该市的财政收入为其他正常城镇的40%,难有资金投入到城市经济发展上。据法国世界报7日报道,巴黎附近贫穷移民城镇的市长们目前对国家在2005年度减少3.1亿欧元的扶持资金表示不满,并对国家减少该地区的公职人员数量持有异议,认为这将影响城镇经济发展和加剧失业状况恶化。

第三是高福利制度对移民后裔并非十全十美。今年5月的“欧宪公决”被否决表明了法国民众对现行高福利社会模式的依恋和不愿参与自由经济的竞争。生活在法国的移民也得益于这种社会模式,每月都能领取一定数额的社会救济金,勉强度日,维持不富裕的生活;但高福利制度又养成了其懒惰习性,特别是在“9・11”事件后好多公司不愿招收酷似阿拉伯人名和长相的移民,使得移民后裔的失业率维持高位,导致种族隔阂扩大,形成忿恨社会不公的心理。另外,由于法国实行奖励生育的政策,这些入籍后的移民家庭把多生孩子作为收入来源,从而形成贫困化的恶性循环,乃至移民城镇社会问题的加剧。

此外,政治原因也起到作用。特别是在2007年总统大选的背景下,在野党对政府的批评对事态扩大也或多或少地起到负面影响。社会党执政时期政府也对此深感棘手和敏感,并鉴于选民因素曾对移民社区采取较为放任的态度。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事态呈现骚乱具有组织特点,警方决心挖出幕后主使,以了解其真正目的,或者经济方面或者政治方面的。

防暴警察正在巴黎近郊警戒

在法国南部工业重镇图卢兹,骚乱人群正在街头纵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