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黄金版的《道德经》、《毛泽东诗词手迹》、《论语》、《唐诗宋词》、《金刚经》等天价金书在短期内行销一空之后,一本售价高达1.96万元的黄金版《孙子兵法》,又在国内各大城市“万般风情皆占尽”。恍惚
“谁会为了读《孙子兵法》花上万元钱买本金书,那不是有病吗?”正如一位读者所评论的,如此金书一则翻阅不便,二来因其价格昂贵深恐磨损,其阅读功能业已丧失,不再是文化的载体,虽徒具书之名分,已非真正意义上的书籍。既然“金书非书”,那么,勉强忝列于艺术品范畴,或可说得过去。可据悉,所谓的金书,其书页不过是在一层薄薄的塑料上镀了一层金膜,“含金量”并不高,况且,尽管商家宣称自己的金书是“限量版”,实际上是“有人订,就生产”。还是知情者一语道破天机,作为礼品送人,金书比送钱物显得更有品位,更容易让人接受。难怪有调查显示,其购买者多属企事业单位,且还神秘兮兮地不愿意透露个人资料。于是,腐败就借文化之名,以高雅的身姿,悄无声息却又肆无忌惮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回首历史,我国书籍的载体,先后经历了甲骨、金属、竹木、丝帛、纸张、光盘等不同阶段,每一次演变都是中华文明的一次巨大进步,偏在“金书”这一页上,留下了难以说清的一笔。由此,不免想及月饼之宠辱史。原本作为承载民俗文化、寄寓美好感情的小小月饼,在当前不正之风驱使下竟身不由己地从“小家碧玉”一跃而成“大家闺秀”,身价不菲,名难符实,最终在百姓侧目与市场禁令中陷入尴尬。“金书”继之而起,会否步其后尘呢?
笔者管见,当尽早关注“金书”现象。在我们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候,在有些地方还未达温饱的情况下,如此奢华之书实无存在必要。书籍出版、管理部门是否应该从源头入手,为金书的出版发行亮一亮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