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研究中国树皮煤有新突破

2005-1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蔺玉堂 我有话说

本报讯 河北工程学院教授孙玉壮联合中外专家合作研究我国特有煤种中国树皮煤,经过10年刻苦攻关取得新突破,并在华北煤层中发现一座特大型镓矿和一座大型伊利石矿,丰富了成煤理论,对研究二叠纪古植物、古生态、古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项成果经6位院士评审鉴定,总体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世纪30年代,在我国江西省上二叠系发现了一种特有煤种,由于这种煤主要来源于树皮残植体,又被称为树皮煤。从1933年开始,我国科学家对树皮煤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但由于受当时科技水平和仪器设备的限制,研究工作无法深入。孙玉壮1982年从山东矿业学院地质系煤田地质专业毕业后,到河北工程学院地质系任教,1993年至1997年在德国留学期间,专门从事有机岩石学和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并先后在德国科隆大学地质学院和亚琛理工大学分别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从事环境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凭着坚实的理论功底和研究基础,从1995年到2004年,由孙玉壮担任课题主持人,在德国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作为重大攻关项目,河北工程学院联合德国、法国、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北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一起,对中国树皮煤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作研究。他们先后深入贵州省的水城,皖浙的长广,河北省的邯郸、邢台、唐山,山西省的神木,山东省的济宁、黄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胜等煤区,共采集样品600多块,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定量研究了树皮煤生物标志化合物在不同显微组分之间的含量差异,并对不同显微组分进行了开放热解色普分析,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定量研究,从有机岩石学的角度首次将树皮体划分为4种类型,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树皮体的成因和与其他显微组分的关系,从有机岩石学、地球化学的角度证明树皮体是一种新的煤岩组分,确定其在煤岩学分类中的位置,提出了树皮体新的成因环境,在邢台树皮煤中发现了新的化合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