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

2005-1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国刚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提出了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目标。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高等教育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
史使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因此,高等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努力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服务。

在思想和观念上,高等教育必须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适应。高等教育要以新型工业化发展为标尺来科学定位,在办学思想、办学功能、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上创出新路子,不仅要顺应、适应形势,而且要有超前意识。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上,要适应新型工业化对人才需求、学科专业交叉、知识综合、掌握和熟练运用新技术的要求。在教育制度上,要建立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如多元投资体制、工程训练与社会实践等方面。

这里有必要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给以十分的关注。

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产生于1973年,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特罗教授是在考察美国高等教育数量的扩张和质的变化的基础上提出这一概念的。他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来确定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教育,50%以上为普及教育。马丁・特罗理论从提出到今天一直为世界所重视并广为应用。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为整个社会服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在课程上,改变了精英教育体制下课程的高度结构化、专门化、刚性化,课程根据需要设计模块,比较灵活,课程之间无明显界限。

我国自1999年扩招之后,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毛入学率为15%,2003年为17%,2004年为19%。正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因而还缺乏对这种教育内涵的深入研究,所以往往出现观念不适应,条件不适应,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人才质量与社会要求不适应等情况。应当看到,我国的工业化有其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点,我国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也有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又十分紧密,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必然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新型大众化高等教育。结合这种新型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特征,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关注和研究。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建立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之上,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服务。

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应该更趋多元化。由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有限,因而必须面向社会、资本市场甚至国外寻求教育资金,这样势必带来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不仅会出现民办、中外合作办学,还将出现股份制学校。

高等教育系统应更加开放。这种开放不能仅局限在合作办学、引进课程,还应在与海外、国外互相承认学分与学历上有更大的作为。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系统将超出教育本身,与企业、社会等合作将更加紧密。换句话来说,广泛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和共享优质资源将成为发展趋向,大学将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到社会之中。

人才质量将更加多元。一方面大众化教育会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其经历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社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也是多元的,有决策层的、管理层的、设计层的、操作层的、营销层的、服务层的,等等。因此,学生能否成人成才,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将成为新的人才质量观。

学术标准将会多元。尽管现在教学评估标准是一样的,但是将来在大众化背景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将不再用同一标准衡量办学水平和质量。其主要依据除了个人教育价值外,主要是满足相应层次社会需求的情况。

高校之间竞争将更加激烈。主要集中在争教育资源,争生源。竞争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那么,新型工业化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实践要求是什么呢?

(一)宽视野。所谓宽视野包括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基地建设、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等。要把高校发展放在国际竞争中去思考,放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中去定位,放在振兴地区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不仅要看到自己的情况,更要看到省内外、国内外高校的情况;不仅要研究内部问题,更要了解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新型工业化的特点和要求。

(二)高起点。这个高起点不是说发展目标要定位多么高,而是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发展定位要符合时代特点,而且要在可能情况下,优化多种因素,在相应服务层面上把发展的定位和各项工作建立在一个新的平台上。

(三)创新。首先是在人才培养上,要构建新型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教育服务的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要满足多元化教育服务的要求,健全“三全”育人体系,由重学历向重能力转变。由我能做什么、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转变为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转变。要明确两大背景――新型工业化背景和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要突出一条主线――人才培养。要根据新型工业化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要,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要加强四支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和咨询专家队伍。要加强五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家庭相结合,做人与做事相结合。

其次是在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在思想上要进一步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在体制上,要加强协调。还要在国际合作上下功夫。要培养扶植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队伍。此外,还要在教育科研上下功夫,组织开展新型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

再次是在制度方面,在管理体制上,要在推进办学多元化的新体制上求创新。教育内容、模式、手段、师资、实践体系、信息化管理、产学研多元合作等都需要创新。在管理手段上,要在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并重上求推进。在管理方式上,要在推进内部管理改革上下功夫。如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教师评聘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利益分配机制,后勤服务、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等。

最后是在特色方面,要在“实用教育+现代技术+零距离”的人才培养上创特色;要在突出行业服务上创特色;要在办学体制与大学文化上创特色。

作者系黑龙江科技学院院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