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北京论坛已经酝酿很多年了,2002年北大成立了亚太研究院,直到去年首届北京论坛的开幕,其实都是以亚洲在全球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一个焦点。去年的会上,中国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作了题为《文明对话与新世纪的国际关系》的主旨报告,泰国公主诗琳通、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都发表了演讲。我们看到,21世纪,全球面临许多问题,如贸易争端、能源、环境的问题,世界不和谐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通过对话寻求增进了解、化解矛盾,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和谐相处、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是很有必要的。
记者:为什么会取名为“北京论坛”呢?
许:北京论坛在张扬其国际学术盛会特质的同时,也要凸显其“北京”的特色和功能,即要立足中国的北京,放眼亚洲与世界,集中探讨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和发展,促进东方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北京论坛也得到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与支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也是主办方之一,北京论坛的主办也切合了2008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主题。
记者:从今年的主题来说,亚洲显得很突出?
许:是的。今年我们将去年的14个分论坛压缩为6个,来自全世界4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将从经济、历史、哲学、大众文化、国际关系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进一步将亚洲问题放到全球化的视野中进行研讨。亚洲离不开世界,因此,我们这样做也会更加有利于亚洲国家通过交流对未来发展更多一些思路。我们知道,虽然21世纪世界面临很多文明的冲突,而我们的论坛主题是文明的和谐。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很重要,人类文明有专政的历史,但是总体来说都是不同文明交流、融合的过程。全世界各民族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我们说和谐并不意味着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说世界是多样的、和平的、繁荣的。
记者:这次论坛韩国似乎参与得比较多?
许:韩国高等教育财团给予会议很多的支持,财团背后的SK集团一直也都致力于回报社会,他们通过支持教育的方式来促进社会文化的交流这一点是很有远见的。
记者:北京论坛要打造的是世界级的学术论坛,但是我们看到学术专题中有一些也是很现实的论题是吗?
许:全世界有很多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也参与到北京论坛,事实上,有很多学者都可以在学术上坦率地交流,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记者:北大对推动北京论坛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许:北大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现在是文、理、医、工共同发展的。北大的文科是大文科,举一个例子,教育部的重点学科北大占15%,而人文基地北大占10%,历史上北大也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学者,现在也是人文、社科学者云集。今天我们讲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其实始终都离不开人文科学。而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大学是学者云集之地,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民族思想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产生新思想、新理念的地方。各国学者共同讨论可以互相比较、互相学习,真正起到社会智囊团的作用。我们也注意到,这次全世界有30多个著名大学的校长率团参加北京论坛,他们将用半天的时间讨论“大学在‘文明的和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基本议题,这是很有必要的。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不知道如何看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结果就会很可怕。
记者: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大作为中国的高等学府又是如何推动它的呢?
许:北大有17个文科院系,除此之外还有100多个研究中心,如刚才提到的亚太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还有港澳台研究中心等等,这些对于研究区域经济与社会问题乃至全球问题都是有益的。另外,在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也有许多研究机构,如史学、哲学、文学的研究机构。另一方面,每年在北大交流的外国学者也有很多。不同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学者互相交流,产生思想碰撞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就说“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北大就是这样一个思想自由、学术繁荣的环境,可以令学者有更多的自由交流。
记者:是的,每年到北大的外国学者很多,怎么理解这些交流的作用呢?
许:我常对学生们讲,今天的中国是离不开世界的,学生们要有世界的眼光。据我了解,报名参加本届论坛的有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学者,其中海外学者的人数占了三分之二强,这是一场规模盛大的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每年,也有很多国际名人在北大演讲,也有很多国家的领袖到北大演讲,不论大国、小国或富国、穷国,北大都欢迎。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们建立一个全球的视野,这个世界不是只有发达国家,也有不发达的国家,不是只有一种文化,而是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这才是世界。当然,北大的学生进行出国交流的机会也很多,学生们通过出国交流、考察也可以增加不同国家的了解。今年寒假,我和北大学生艺术团访美,在美国期间两国学生互相交流,这对于不同国家的青年互相了解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记者: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北大学生对世界的了解有何不同呢?
许:全世界,每年有2000余名留学生来北大学习,每年也有很多外国政治、经济要人来北大演讲,这些人来自不同的文化,也使学生们了解到社会的多元化,学生们也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社会关系、经济关系,促进了同学们多视角的思维。
记者:对即将召开的第二届北京论坛,您有什么期望呢?
许:北京论坛的成功举办本身就标志着不同文明的和谐共生和相互交融。北大全方位的支持北京论坛,也希望海内外学者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真正地对社会发展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我们最想达到的效果就是各个分论坛都得出了新的观点和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亚洲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有所裨益。我们也想通过北京论坛的连续举办,让北京论坛成为世界学术论坛中的一个品牌,不辜负世界学者们对于北京论坛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