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2005-1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远坤 我有话说
红色旅游要发展成为一项真正的经济工程、富民工程,需要解决红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而决定红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三是旅游产品的整合营销。

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指通往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道路设施,景区、景点的合理规划、建设

,景区、景点的服务配套设施;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是指其产品所引发的客人内心向往一游的程度;旅游产品的整合营销是指以“红色”为核心包括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运动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整合旅游营销策略。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吸引力是关键,整合营销是手段。

就红色旅游的红色内涵而言,革命斗争的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及其革命精神传统是其客观内涵,当其作为旅游产品并要求其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时,旅游产品应成为“活”的产品,要充分发掘和适当运用其内涵。一要充分运用现代声像技术给人以直接的真实的感观刺激,还可邀请一些事件的当事人或参与者、见证者直接现身说法给人以历史的真实感;其二,可撷取革命历史片段编成戏剧(话剧或地方戏剧)的形式,使其生动活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三,可撷取革命历史片段,让游客参与模拟其人物、事件,突出旅游者的参与性,寓教于乐。这样,使红色旅游产品顺应当代游客的心理、好尚,从而达到红色旅游的目的,并使红色旅游产品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现代旅游需求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在有条件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可以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运动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层面的游客的旅游需求。在可进入性较好的地区,可组织自驾游,充分地与现代人旅游休闲观念相契合。

就红色旅游与体育运动旅游来说,如有些省份所推出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产品,就很成功。这既是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意志的教育,也是一种体育运动旅游,能体现一种不畏艰辛、磨砺个人精神意志的体育精神和人格品质。

很多地区适合于将红色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经过近年来的旅游规划、开发,许多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旅游基础,既有了较完善的旅游设施基础、管理运作基础,亦有了较好的旅游市场基础,有利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对于有些乡村、山村,可将红色旅游与乡村、山村休闲旅游相结合。此类旅游活动比较适合于自助游或自驾游,对当代中青年旅游者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红色旅游的组织上,既要充分发挥旅行社作为旅游经济实体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单位、组织、团体、个体自我组织旅游的积极性。在此要处理好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与作为“经济工程”的关系。作为经济工程,必然要产生经济行为,需要遵从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不能因为红色旅游的政治工程性而忽略了经济工程性。在红色旅游的工程中屡屡出现“吃招待饭”、“游招待游”、“住招待住”的现象,加重了红色旅游地政府的负担,旅游地无法获得实质性的经济收益。那么红色旅游景区(点)应有相应的旅游经济实体(旅游公司)与旅行社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相链接,这样无论是旅行社组织的客源,还是单位、组织、团体、个体自我组织的客源均可按经济行为运作。

红色旅游要实现“经济工程”的目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必然需产生经济效益。

在红色旅游的饮食上,要进行与旅游趣味相合拍的饮食设计。从饮食种类到饮食形式均进行符合地方特色的设计。第一,进行吃农家饭的设计。这包括当年革命军队所吃的农家饭和有现代地域特点的农家饭。第二,进行野餐(炊)设计。这包括当年革命军队的行军野餐(炊)和符合当代人情趣的野餐(炊)。可以将部分野菜、野果适度产业化以满足所需,并推出“粗粮”系列,如红薯、红薯叶、南瓜、野菜等,都是革命斗争艰难时期革命者的主要充饥食物。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这些食物均被列为保健食品。因此,在饮食设计、营销上,既要让旅游者体味到革命斗争的艰苦、艰难,又要让旅游者认知到这些食品在饮食渐趋精细化的今天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在住的因素上,不能完全依照一般旅游的形式住宾馆、酒店,要让一部分客人能入住农家院落。可仿效乡村旅游的“农家乐”的形式,对农户进行相关培训,使其遵循一定的服务规范与要求,有简便、易行的配套设施,做到安全、卫生、整洁即可。

旅游景区(点)的“游”,对于许多红色旅游景区(点)来说是薄弱环节。这就需要对红色旅游的产品进行一定的整合。要以某些旅游景区(点)为核心,进行与之配套的相关旅游点的开辟、建设,将“红色性”与可游性相结合;要将红色旅游景区(点)与非红色旅游景区(点)相结合,旅游消费以有利于革命老区为原则。

有些地方出现了以行政区域为界相互争夺红色旅游资源的情况,缺乏大区概念。这样往往造成资源条块分割、无法整合,无法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开发,资金投入分散,不能集中力量进行系统建设,无法进行整体旅游营销,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得不到发挥。因此,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做到省际协调、县际协调,统筹规划,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共同拥有,旅游线路设计相互延伸、兼顾。根据红色旅游大区概念,革命纪念地、纪念馆、陈列馆可按大区观念来建立和设立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有规模性、集中性、丰富性、整体性,旅游者能产生整体认知,避免单调和重复。这样也可避免重复建设,节省建设资金。

在红色旅游景区(点)的“行”上,可视不同地区的特点及景区内交通状况,个别路段可用牛车、马车、驴车代步,将旅游的朴拙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在“购”上,要突出红色旅游的性质和地域特点(自然资源、物产、民风、民俗、民情),求异、求新,避免雷同。要做到这些旅游商品出自农户农民之手,而地方政府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农户、农民成为红色旅游地的经营者、获益者。

要将发展红色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实现红色旅游的“富民工程”目的,并解决红色旅游地的“三农问题”,在红色旅游地开展“农家乐”和组织农民生产旅游商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为达到以上目的,先可组织若干农户示范经营,然后稳健推广。这就需要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做到经营个体化,管理政府化,形象整体化。当农民的经营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时,可以成立农民旅游公司,并完全按市场化运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者为湖北经济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