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抓“根”“本” 重“建”“设”

2005-1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汪保安 我有话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成人与成才并重,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坚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大选修课程比例”的思路,在教学建设与改革上下功夫,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根”,以教学质量体系为“本”,同时,加强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教

学建设以及国际化交流平台建设,走出了抓“根”“本”、重“建”“设”的教改之路,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抓“根”“本”: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根”,以教学质量体系为“本”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根”。在教育教学中,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也是人才培养结果的“根”。围绕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按照保持相对稳定与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修订相结合的原则,对培养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在2005年版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大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50-55%,学科基础课程占总学时的35-40%,两者之和占总学时的85-90%;对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规定工科类专业占总学分的20%左右,理科类专业15%左右,其它10%左右,毕业设计(论文)理、工类专业为16-18周,其它为12-16周。新的培养方案体现了学校对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教育一贯重视的传统,保证了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教学质量体系为“本”。近年来,学校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制度创新,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建立了规范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完善合理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构建了以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为主,教学督察组为辅,在不同层面上实施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003年以来,学校持续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风建设”和“以考风建设为核心的学风建设”工作,以课堂教学质量和考核环节为抓手,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以教风促学风,以考风促学风,取得了明显成效。

重“建”“设”:即重视专业设置和教学条件建设

“设”,即专业设置。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发展特色专业,积极扶持相关专业,努力办好新办专业”,强调在发展中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面向市场原则,围绕江苏省的支柱产业――电子,增设了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专业;二是围绕学校定位和学科优势原则,突出理、工类专业的主体地位,体现“信息”和“工程”的特点,在1995年到2005年增设的本科专业中,有2/3的专业为理工类专业;三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发展了遥感科学与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等交叉型和高新技术专业;四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原则,增设了文科、管理类专业。

学校目前共有42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管、文、经、法、农七大门类,形成了理工为主、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建”,即更加重视与专业发展有关的师资队伍、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方面的教学条件建设。一、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遵循“三结合”原则,即师资队伍与学科梯队建设相结合、与新办专业建设相结合、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相结合。近三年,学校引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24人,引进教授、副教授58人。针对近几年学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较大比例的状况,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旨在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历和在职进修的培养政策,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交流,支持青年教师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等,取得明显成效。二、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2000年以来,学校投入2725万元,为新办专业建立了26个专业和基础教学实验室。通过建设,全校现有42个教学实验室,其中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4个,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5个,校级教学实验中心6个,系级实验室26个。各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及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目前学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88.6%。学校注重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加强与校外有关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建有校外实习基地112个,基本满足了本科教学、实验实习的需要。三、教学建设。学校积极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1996年起先后组织开展了优秀教学质量评比和优秀课程、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工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优秀教学质量奖3项;建成3门江苏省优秀课程。2000年,学校主持的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深入研究了“21世纪初大气科学类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有关问题。2004年启动“教学建设与改革工程”以来,第一期建设29项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2005年又有89项列入第二期“教学建设与改革工程”项目。四、国际化交流平台建设。以1993年设立“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为标志,学校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初具形态,该中心出色的培训成绩得到世界气象组织的高度赞扬,成为我国气象高等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2005年10月,我国首次举办的“发展中国家气象行政管理官员研修班”在学校开班,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28名部长级气象行政管理官员接受了培训,标志着该中心从气象高级专业人才的培训迈向气象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在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气象事业合作与交流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著名高校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陆续开展了“2+2”、“1+2+1”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抓“根”“本”、重“建”“设”的教学改革之路,保证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2002-2004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86.61%、97.88%、99.25%。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近3万名优秀毕业生,其中为气象行业培养的学生近万余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