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见证韩国“汉语热”

2005-1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东平 邢兆远 吴小京 我有话说
在韩国,我们见证了“汉语热”。

按专家的说法,半个世纪来,世界上有过两次“汉语热”。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中美关系缓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上掀起了解中国的热潮,引发“汉语热”;第二次是九十年代,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在别的国度经济不景气之际中国发展迅猛,再现“汉语热”,至今方兴未艾。

这一说法,得到韩国汉阳大学中文系教授、韩国中国学会原会长孙??的印证。学校为他设立的工作室,中文图书环壁,直达天花板。他对我们说,现在设有与中国有关的学系的大学一百多所,大部分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只是现在更热门了。

韩文是十五世纪朝鲜王朝世宗组织学者制订的,它是将韩语按发音记录下来的拼音文字,懂拼音的人都能念。因此,在韩国看到过去留下来的汉字,汉语和韩语的读法往往有异。加上汉语属蒙藏语系,韩语属阿尔泰语系,语法不同。汉语的代表句式是主语+谓语+宾语,韩语的代表句式是主语+宾语+谓语。因此,韩国人学习汉语,难度可想而知。

10月27日下午,我们与首尔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座谈,年轻的系负责人李昌淑为大家张罗。他说,他专攻中国古代戏曲,曾三次到中国中山大学与王季思、黄天骥教授交流。在场的李炳汉教授,是东方诗话学会原会长,还有徐敬浩、许成道教授,分别研究中国古典小说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他们的中文说与写,比一般学汉语的韩国人高出一筹。

我们走进中文系教室,与正在等待上课的大学生用中文聊天。不久,主讲的姜鸿山教授进来,开讲汉诗。他的方法很特别――带头实践。一上来他就说,今天我带来自己写的两首诗《乙酉仲秋节》和《乙酉重阳节》,请大家评论。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姜鸿山教授的诗用典联句很见功底,如“云片宽疏聊拜月,诗联荒乱数衔杯”,颇有古风。

李炳汉教授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韩国已有120多所大学、40多所专科学校和270多所高中开设中文课,各地的汉语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外,韩国各大专院校、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争先举办不同类型的汉语竞赛,“汉语热”逐步升温。

孙??教授1969年到中国台湾大学读博士,近年来多次到中国内地高校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他说,中韩两国相邻相近,文化交流源源流长,这是韩国“汉语热”不同于欧美的地方。2003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韩国人已达到1.9万余人,已是连续第三年位居全世界第一。现在汉语专业已成为韩国不少大学报名最踊跃、最难考取的专业。

在三星电子、SK、浦项钢铁等大型企业,记者同样感受到滚烫的“汉语热”。这些企业非常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纷纷到中国拓展业务,需要大量的汉语人才。据介绍,很多韩国人意识到,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和广阔的市场不仅给韩国带来了巨大机遇,也为他们提供了另一种前程选择。“汉语水平考试”证书,在企业界得到广泛认可。留学、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的韩国翻译朴晟镇说:“许多韩国留学生到中国,既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更是为今后就业增加筹码。学习汉语会给今后的求职提供很大的帮助,所以许多青年学生把中国作为出国留学的首选。”

在韩国采访的十天里,记者交往了众多韩国朋友,不少人以结交中国朋友、能说汉语为荣。双方文化、经济上的亲戚感,油然而生。

图为韩国青年踊跃参加汉语考试前的咨询。国际在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