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施“三大工程” 提高办学水平

2005-1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采写:王斯敏 我有话说
教育周刊:近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全国高等学校有序开展。怎样把先进性教育和学校自身各项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摆在学校领导者面前的一大问题。对此您提出了要实施“三大系统工程”
,请问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乔学光:提出“三大工程”,是为了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动力,在高校建设中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三大工程”是指:在加快发展中体现先进性,大力实施“发展工程”;在加强文化建设中体现先进性,全面塑造“和谐工程”;在服务广大师生员工中体现先进性,扎实构建“人本工程”。

实施“发展工程”,要把先进性教育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紧紧围绕高校改革发展来部署和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应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从学校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高校改革发展思路,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结构,坚持学校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应把培养四有新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校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切实体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

塑造“和谐工程”,要求文化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为事业发展创造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环境。我们不仅要把“和谐工程”作为一种政策来实施,更要作为一种文化来建设。一个单位的落后往往是思想观念的落后,要改变落后的状况,必须思想先行,从改变观念做起。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高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学校和谐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

构建“人本工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时刻牢记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做到万事民为先,树立勤政廉政、亲民爱民的形象,把正确地用权、严格地控权、负责地维权贯穿于服务广大师生的全过程。正确地用权,就是要在决策中充分尊重民意,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激发广大师生中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主动研究、真诚服务的意识,大兴学习之风、实干之风、团结之风和勤俭节约之风,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努力创建节约型学校。严格地控权,就是注重对部门权力的制衡和干部行政行为的监督,防止因权力的滥用使学校和师生利益受损。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自觉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遵守党的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坚决制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错误行为。负责地维权,就是在学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要敢于直面矛盾,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全面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为师生才能与潜力的发挥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和氛围,切实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要在各项改革中体现公正,妥善协调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障广大师生的权益。要善于运用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多种手段,及时化解矛盾,理顺师生的思想情绪,并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教育周刊:您提到,“和谐工程”要作为一种文化来建设。针对高等校园来讲,“和谐工程”要求的是什么样的校园文化?

乔学光:要求“变为先、信为本、和为贵”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

“变为先”,就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不仅需要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也需要保持工作上的开拓性、进取性和创新意识。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摒弃重物质轻精神的价值观念、小富即安的人生哲学和得过且过的行为方式,大力弘扬崇尚进取的奋斗精神、充满激情的创新风格和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让求“变”、求“新”的意识根植于灵魂深处,激励和鞭策自己适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新形势,在艰苦奋斗、勤奋工作、刻苦学习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想变、不敢变、不会变的落后思想,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全面提升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办学治校能力,使其成长为坚强可靠的领导集体。

“信为本”,就是要把诚信作为发展的根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根基。要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个契机,大力开展诚信教育,着力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构建诚信教学、诚信考试、诚信科研的信用体系。广大共产党员既要尊传统、重情义,更要讲党性、守承诺,自觉地对传统的“信”文化加以提升,把重义和守信的个体美德,升华为爱国诚信、坚守职责的社会美德。

“和为贵”,就是要为发展创造安定的氛围。“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和衷共济等观念,体现了中华“和”文化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学校要创业、要发展、要崛起,就必须大力建设以“和”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尤其是在先进性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应坚持以浓厚的校园人文精神底蕴为支撑,以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依托,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只有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化进行“三观”教育、爱校爱岗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提倡顾全大局、服从大局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师生员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才能形成班子心齐、干部劲足、群众气顺的良好局面,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都凝聚到推进学校和谐发展上来。

教育周刊:这样看来,要切实实施好“三大工程”,应该是对学校工作的全面要求。

乔学光:是的,提出“三大工程”只是第一步,要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收获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从观念、体制、管理等多个层面上扎扎实实地进行努力。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形势,高等学校要以先进性建设为动力,深入研究教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在办学理念上,坚持承担社会责任,培养现代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上下功夫;在办学思想上,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为本,在以人为本上下功夫;在办学风格上,坚持创特色、求特色、发展特色,在谋划特色上下功夫;在办学体制上,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以改革促发展,在教育创新上下功夫;在办学机制上,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大力弘扬科学民主、求真务实精神,大力营造一流的人文环境,切实抓好校园文化这个治校的核心。要正确处理高校发展与社会需要、与师生利益、与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与和谐稳定等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学校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