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鹤琴: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

2005-1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徐卫红 我有话说
陈鹤琴(1892-1982年)是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1914年与陶行知同行赴美留学。1917年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就读,攻教育学和心理学。

1920年底,他以儿子陈一鸣为对象,从出生之日起,对其

身心发展作连续观察和文字、摄影记录,长达808天。他还经常把儿子抱到课堂上当儿童心理学的“活教材”。依据这些研究和实验,他写出了《儿童心理学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书。1923年,他在南京自己新建的住宅里办起了鼓楼幼稚园,作为推行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科学化幼稚教育的试验基地。1940年,他在江西泰和文江村的荒山上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同时提出“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我们一起为儿童谋福利。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耳朵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要教育好儿童,要使我们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儿童心理。

活教育的特征:1.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2.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

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3.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4.分组学习,共同研讨。5.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6.儿童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7.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8.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9.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10.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