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佳的整体形象亮相国际舞台
作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发展中最具前瞻性、带动性的重点领域,纳米科技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科技界都对其高度重视,希望能够获取在该领域的战略领先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最先开展纳米科研的国家之
为了更好地整合我国纳米科研的力量和资源,在国家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和有关部委的支持下,2003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正式组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心以在若干重要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和获得知识产权为己任,重点围绕纳米器件与纳米加工、纳米生命科学、纳米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纳米技术应用等开展研究,目标是将中心建设成为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国际一流的公共技术平台和科研基地,为我国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此明确而又高标准的目标和定位,突出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作为代表国家水平的公共技术平台和研究基地,在资源整合、标准制订、产业转化和教育交流等方面的职能和使命。正如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白春礼院士所说的那样,“成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既是顺应国际科技发展潮流,也符合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部署和要求。”
“边组边建”却不乏“大动作”
为了加快研究进展,尽早实现资源共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本着“先组织后建设,边建设边运行”的发展原则,利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单位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及相关实验室组建成中心的协作实验室,现已开始运行。而从2004年到2005年的几个大动作,更是为中心尽快形成研究能力、发挥职能铺平了道路。
2004年3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理事会召开,为中心的发展确定了目标和任务。
2004年4月,以中心作为依托单位,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成立,负责研究制定纳米研究和产品检测实验室的认可准则。该委员会的成立将对规范和保护我国纳米技术市场,增强我国纳米材料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交流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2004年5月,中心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同一天,中心首席科学家聘书颁发仪式和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同时举行。首席科学家制不但解决了中心的人才问题,还创造了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交流平台,有助于中心了解国际科研动态,把握学科方向,始终站在纳米科技领域的最前沿。
2005年3月,以中心作为秘书处的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的成立将对全国纳米科技标准的制(修)定与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005年5月,中心管理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在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侧重研发技术的产业化转化。自此,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技术转移链条已现雏形。
2005年6月,由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中心承办的ChinaNano2005在北京举办。会议全面反映了当今国际纳米科技的进展,以及我国纳米科技的整体水平,被与会代表盛赞为“一次组织完美的国际会议”。
他们活跃在纳米科研领域的最前沿
随着联合开放运行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再加上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科研项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科研创新能力崭露头角,一支精干而富有活力的科研队伍正在形成。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江雷领导的研究小组揭开了水黾在水面飞行的秘密,这一发现被认为可用于生产新型防水纺织品,并有助于设计出新型水上交通工具。文章发表在2004年11月4日的《自然》杂志,美国《科学》化学工程新闻杂志网站、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和实况科学网站也分别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报道和评述。
继2004年首次成功合成自环绕单晶纳米环后,佐治亚理工学院校董事教授、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王中林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期又首次实现半导体压电纳米带的自发组装,形成具有超晶格结构的完美纳米螺旋晶体。作为在晶体生长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2005年9月9日的美国《科学》周刊对该成果作了长篇报道。
目前,中心科研人员已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在全体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现开放联合、有别于一般研究机构的功能构架,并正积极地推进各项功能的完善和最终实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在国际纳米科学和技术领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