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变通途
今年年初开始,上海电大运用于开放本科英语专业的选修课《世界文化》的课程教学,使分处地球东西的中国上海电视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土耳其伊斯坦布尔KlairHas大学、南非NelsonMandela大学的师生,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实现了“多点、实时、远程交互”的教学和交流,突破空间限制进行深入的探讨,天堑变通途。
而在2004年11月底,来自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远程教育专家学者会聚上海电视大学电子校园,聚焦主题为“人人享有优质教育:开放大学新的使命与挑战”的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那时那刻,位于澳大利亚的上海电大悉尼分校和位于中国乌鲁木齐的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的师生通过双向视频会议系统观看这一盛会,并加入互动交流。
上海电视大学校长张德明教授介绍说,上海电大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形成了十万师生网上行、移动校园短信服务系统、续修生服务系统、英语MP3移动学习子网站、10个虚拟实验平台、网上毕业设计指导交流系统、网上考试指挥系统、专业网络课程群、素质教育网站、数字图书馆等“十大信息点”,为实现优质高效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强大支撑。
带回家做的实验
信息与工程系的张仁杰教授潜心研制开发了虚实结合的远程遥控实验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初步实现了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器实验设备的远程遥控实验。学生只需要携带一个小巧的工具箱就可在分校或家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远端控制、操作实验室里的真实实验设备,并监视和调试设备的运行情况,取得实验结果,这样实现了虚拟操作和真实设备的完美结合,并达到了和在实验室做实验相似的实验效果。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可以将这项技术马上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很有实效。目前,这项实验系统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在上海电视大学,有不少在线虚拟实验室,像“虚拟法庭”、“虚拟银行”、“虚拟股市”等等。例如“虚拟股市”,虽然学生和老师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却可以采用与沪深交易所同步的市价和交易规则,在同一个虚拟炒股室里自由地进行模拟操作,而且网上模拟交易的时间没有限制,全天24小时都可以进行。一次次的买进、卖出、成交,都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很好尝试。
十万师生网上行
一间“校长会客室”可以同时接纳全校师生?上海电视大学校长张德明在网上做成了这件事情。上海电视大学推进网络课堂的建设,创新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学校,开设了上海电大“十万师生网上行”论坛。
“十万师生网上行”的“校长会客室”首次会客时,师生代表通过网络现场向校领导提问,内容涉及电大发展、教学教务、后勤保障、分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生活等,短短两个小时内,共交流了173个问题,发帖814个,首次访问次数突破8420人次,帖子点击量达6187次。活动全程以网络为依托,主题网站溶论坛及赛事于一体,其中网上论坛分设“论坛管理中心”、“电大自由行”、“活动专区”、“休闲大院”等四个版块17个论坛专区,来自全部44所分校的师生们共聚于此,探索学业、畅谈理想。
“十万师生网上行”主题网站的第十万个访问者、学生王莉这样说:“‘十万师生网上行’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更是一个友谊的平台,在这里不仅能学到丰厚的新知识,更解决了许多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
十大信息化在线应用系统
上海电大在统一使用中央电大教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十大信息化在线应用系统。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便可自如地穿梭在精心设计的、人性化的知识海洋中。
“网上招生报名系统”将预约报名、招生统计、注册确认、数据转换和上报下发等整合于一体,学员在网上预报成功后,只需在一段时间内到现场确认即可;未能按时毕业的学员们不用再为错过选修当年的课程而苦恼,“续修生服务平台”上,课程查询、课程安排、选课报考、成绩查询应有尽有;“毕业设计网上指导交流系统”加强了学生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和互动,加强了主持教师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为论文资质审核、指导过程跟踪与质量检查提供了便捷;“网上语音教研活动平台和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的广泛应用节省了教师往返在路上的时间,节省了主持会议的成本和教师的差旅费,提高了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效率,体现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教研的新模式。
目前,为了适应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的需要,上海电大信息化在线应用系统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还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上海电视大学通过卫星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向全市19个区,实现了215个街道乡镇的全覆盖,为构建学习型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